搜索
宝剑何年铸秋水,一朝忽入英君手。英君意气殊豪雄,腰间拔出双蛟龙。
回顾山坡一顽石,举剑将斫犹未斫。中年憔悴感髀肉,矫首青天诉所欲。
电光火光一霎并,惊天霹雳石中分。譬之南山没羽箭,尤胜射虎李将军。
猜你喜欢
火光迸裂直凌空,百战都从一试中。神物已随龙化去,石痕犹带古时雄。
我有昆吾剑,不将持试石。白璧隐荆山,剖出长虹色。
将军大宝剑,磨久苍崖斑。
一日试利刃,断石倚两山。
倒枕泉水碧,生光斗朱丹。
至今胡虑过,目顾骨先寒。
石上痕如切,纯钩性最刚。阳山饥渴日,何不试夷光。
惭(cán)君能卫足,叹我远移根。
白日如分照,还归守故园。
你能卫足让我惭愧,感叹我被移根迁往远方。
青天白日如能光顾,我定要返回我的家乡。
参考资料:
1、詹福瑞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928-929
2、裴斐.李白诗歌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88:268-269
卫足:古人以葵之嫩叶为菜,不待其老便掐食,而不伤其根,令葵再长嫩叶,所以称葵能“卫足”。
白日:比喻朝廷。故园:泛指故乡。
这是一首五绝形式的咏物寓慨诗。前面两句,以对比出之:“惭君”写葵,“叹我”自谓,寓意相辅相成。作者为自己当时无力雪冤自保、终至被迫流放夜郎的艰险处境发出无可奈何的低吟。对葵叶的理解,有两种说法。一说是葵菜,一说是向日葵,两说都通。根据杜预注《左传》,以为葵指向日葵,“倾叶向日,以蔽其根”,此诗由“卫足”联想到“白日”,当时受到杜注影响。向日葵的叶子始终护卫着它的根,李白由此产生惭愧的心理,从而叹息自己却移根走他乡为异客。
后面两句,则是表明作者的希望。李白期待着白日能够分一点光来照耀他,使他能够返回故乡守护故园。李白由“葵”联想到“日”,盼望朝廷赦免他,这与《上崔相百忧章》“覆盆傥举,应照寒灰”两句寓意正同。只是在《上崔相百忧章》里,作者在希望得到昭雪的同时,多少还表达了愿为朝廷效力的心意;而《流夜郎题葵叶》的最后两句,只是希望归隐故园,了此残生,情绪更加低沉了。不过后来他尽管遇赦了,一点点白日之光已经照到了他的身上,然而他仍然未能“还归守故园”。
李白“凡所著述,言多讽兴”(李阳冰《草堂集序》)。这一特点在此诗中表现很突出。由葵叶之“卫足”反衬自己之“移根”,愧叹自己的“无能”自解冤狱。又借“白日”的“分照”,比喻“皇恩浩荡”,盼望朝廷宽宥,放自己回故园和亲人团聚。
此诗纯用寻常语,词意平易浅近,不像李白长篇歌行那样,表现出睥睨一切的浪漫主义情调。通过浅言淡语挥斥幽愤,透露出作者深沉的思想感情:对朝廷给予自己不公正待遇的控诉,对故乡、亲人的怀念,十分感人地传达出诗人南流夜郎途中的真实思想情绪。
鞞鼓喧喧对古城,独寻归鸟马蹄轻。
回来看觅莺飞处,即是将军细柳营。
穿云访幽伴,倚枝苍崖根。冥冥篁竹中,古寺松为门。
野僧营一饱,乞食山下村。拥鼻且独谣,未觉钓石温。
世事风雨过,岁阴波浪奔。飘然得远游,寄此五石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