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何处寂寥好,山城太守家。
轻觜木竹笋,大裹白朱砂。
君与旱莲比,实非火候赊。
一官还此是,百务莫淫哇。
猜你喜欢
老乌作巢一何拙,柳条垂丝今秃缺。衔枝复堕苦饶舌,编条作巢枝错节。
老乌柳好汝勿伤,藏乌待得春叶长。安巢令汝着哺母,密叶更能庇风雨。
水沉薰彻藕丝衫,寒映蝤蛴碧玉缄。行向中庭风日好,髻丛花片蝶飞衔。
笔墨无聊惯作缘,戏题纪事亦书笺。不驱魑魅山中鬼,若觅蓬瀛海上仙。
搏虎果知非往日,攘鸡何待改来年。馀师只在归求足,夫道由来若路然。
中朝露刺候辕门,何似清斋卧给园。海内诗名犹岳立,淮南幕府若云屯。
折腰亦是书生事,垂手应为国士恩。白雪至今骄不得,青云依旧傍他尊。
闲坐夜明月,幽人弹素琴。
忽闻悲风调,宛若寒松吟。
白雪乱纤手,绿水清虚心。
钟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
清静的夜里坐在明月下,听着幽人卢先生弹奏起古琴。
忽然听到《悲风》的曲调,又好像是《寒松》的声音。
《白雪》的指法使您纤手忙乱,《绿水》的音节确实让人养性清心。
可惜钟子期早已死去,世上再也找不到那样的知音。
参考资料:
1、詹福瑞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862
“闲夜坐明月,幽人弹素琴”运用铺叙的手法,描绘一幅夜里闲坐、明月当空、静听幽人弹素琴的落寞景致,为下文“世上无知音”的孤寂惆怅之情作铺垫,埋伏笔。
“忽闻悲风调,宛若寒松吟”用借喻手法:忽闻“悲声调”,宛若“寒松吟”,喧染悲凉的氛围,把加深悲愁的情愫活灵活现地展示在读者面前。
“白雪乱纤手,绿水清虚心”用拟人手法:白雪乱“纤手”,绿水“清虚心”,便于作者尽情发挥,以情景交融的方式,把作者知音难觅的孤寂真情实感融入诗中,进而达到引人入胜之效果。
“钟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此句借用“钟子期”、“俞伯牙”典故喻己,紧扣上文,首尾呼应,使结构更为严谨,表达出诗人知音难觅的孤寂落寞之情感。
诗中《悲风》、《寒松》、《白雪》、《绿水》都是古曲名,意在描写隐士卢子顺弹琴的高超的艺术水平,进而发出“钟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的感叹。
这首诗写听幽人弹琴,借以慨叹世无知音。思想情绪未免有些消极,但其中也必定饱含着诗人一生坎坷、历尽艰难的辛酸痛苦。一首诗中列出四首琴曲名来,可见李白对琴道是很熟悉的。其中写《渌水》时,言其作用可以“清虚心”,这是李白的一个重要音乐观点。其所以如此,恐与李白多受老庄思想影响有密切关系。
从写作上看,首写弹琴,中写琴曲,末写慨叹。在写琴曲时,诗人以《寒松吟》比《悲风》,虽是以琴曲比琴曲,却又使人能从曲名上想到它们之间的必然联系,因为“悲”与“寒”皆冷色字,感情色彩是一致的,“风”与“松”则使人想到松涛,并进而想到乐音的特色。又琴曲有《风入松》,传为嵇康所作,“风”与“松”相连,可使人想起这一琴曲。此可见诗人的比喻是如何贴切!再者,“《白雪》乱纤手”一句,诗人不仅以一“乱”字,写出弹琴动作的特点,而且从《白雪》还可使人想到纤手的白嫩,这样的配词,真是妙不可言!
斗转璇霄,梧飘金井,洞天秋气方新。幔亭仙子,飞佩下瑶京。
霞袂霓裳缥缈,冰肌莹、月作精神。云璈动,琼仙歌舞,共庆捧瑶觥。
蟾宫,人未老,纵横礼乐,谈笑功句名。从今去,有多少、富贵光荣。
且听宾云奏曲,千秋岁、更引清声。齐眉处,朱颜绿鬓,相与共长生。
古壁何苍苍,穿云玉梯出。
欻然起青冥,却立观少室。
前岩复後峰,阴晴状非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