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猜你喜欢
凯风自南,吹彼棘(jí)心。棘心夭夭,母氏劬(qú)劳。
凯风自南,吹彼棘薪(xīn)。母氏圣善,我无令人。
爰(yuán)有寒泉?在浚(xùn)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劳苦。
睍(xiàn)睆(huǎn)黄鸟,载好其音。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和风煦煦自南方,吹在枣树嫩芽上。枣树芽心嫩又壮,母亲养儿辛苦忙。
和风煦煦自南方,枣树成柴风吹长。母亲明理又善良,儿子不好不怨娘。
寒泉之水透骨凉,源头就在浚邑旁。母亲养育儿七个,儿子长成累坏娘。
黄雀婉转在鸣唱,悦耳动听真嘹亮。母亲养育儿七个,难慰母亲不应当。
参考资料:
1、王秀梅译注.诗经(上):国风.北京:中华书局,2015:61-63
2、姜亮夫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63-64
邶(bèi):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地在今河南省汤阴县东南。凯风:和风。一说南风,夏天的风。这里喻母爱。棘心:酸枣树初发的嫩芽。这里喻子女。棘,落叶灌木,即酸枣。枝上多刺,开黄绿色小花,实小,味酸。心,指纤小尖刺。夭夭:树木嫩壮貌。劬劳:操劳。劬,辛苦。
棘薪:长到可以当柴烧的酸枣树。这里比喻子女已长大。圣善:明理而有美德。令:善,好。
爰:何处。一说发语词,无义。寒泉:卫地水名,冬夏常冷。浚:卫国地名。
睍睆:犹“间关”,鸟儿宛转的鸣叫声。一说美丽,好看。黄鸟:黄雀。载:传载,载送。
此诗以凯风吹彼棘心开篇,把母亲的抚育比作温暖的南风,把自己弟兄们小时候比作酸枣树的嫩芽,“丛生的”小嫩芽之所以能够健康成长,全是母亲大人辛勤哺育的功劳。七个儿子一个一个长大成人(材)了,母亲的大恩大德,堪称圣善,儿子却是不孝儿,这就是自责自称,总嫌自己做得还远远不够,与母亲的养育之恩相比,还差得很远很远,无以为报。
从第三章开始,作者又以寒泉比母,以黄鸟比子,作进一步的自我批评。寒泉也成为母爱的代称。寒泉在地下流淌,滋养浚人。母亲生养弟兄七人,至今还如此劳苦,让作儿子的如何心安?黄鸟鸣叫得清丽婉转,尚且如此悦耳动听,为什么七个儿子却不能抚慰母亲那颗饱受孤苦的心呢?
诗的前二章的前二句都以凯风吹棘心、棘薪,比喻母养七子。凯风是夏天长养万物的风,用来比喻母亲。棘心,酸枣树初发芽时心赤,喻儿子初生。棘薪,酸枣树长到可以当柴烧,比喻儿子已成长。后两句一方面极言母亲抚养儿子的辛劳,另一方面极言兄弟不成材,反躬以自责。诗以平直的语言传达出孝子婉曲的心意。
诗的后二章寒泉、黄鸟作比兴,寒泉在浚邑,水冬夏常冷,宜于夏时,人饮而甘之;而黄鸟清和宛转,鸣于夏木,人听而赏之。诗人以此反衬自己兄弟不能安慰母亲的心。
诗中各章前二句,凯风、棘树、寒泉、黄鸟等兴象构成有声有色的夏日景色图。后二句反覆叠唱的无不是孝子对母亲的深情。设喻贴切,用字工稳。诗中虽然没有实写母亲如何辛劳,但母亲的形象还是生动地展现出来。
出自北门,忧心殷(yīn)殷。终窭(jù)且贫,莫知我艰。已焉哉!天实为之,谓之何哉!
王事适(zhì)我,政事一埤(pí)益我。我入自外,室人交徧(biàn)谪(zhé)我。已焉哉!天实为之,谓之何哉!
王事敦(dūn)我,政事一埤遗我。我入自外,室人交徧摧我。已焉哉!天实为之,谓之何哉!
我从北门出城去,心中烦闷多忧伤。既受困窘又贫寒,没人知我艰难样。既然这样算了吧,都是老天安排定,我有什么办法想!
王家差事派给我,衙门公务也增加。我从外面回到家,家人纷纷将我骂。既然这样算了吧,都是老天安排定,我有什么好办法!
王家差事逼迫我,衙门公务也派齐。我从外面回家里,家人纷纷将我讥。既然这样算了吧,都是老天安排定,我有什么好主意!
参考资料:
1、姜亮夫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78-80
2、王秀梅译注.诗经(上):国风.北京:中华书局,2015:80-82
邶(bèi):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地在今河南省汤阴县东南。殷殷:忧愁深重的样子。终:王引之《经义述闻》引王念孙说:“终,犹既也。”窭:贫寒,艰窘。已焉哉:既然这样。谓:犹奈也,即奈何不得之意。
王事:周王的事。适:同“擿”,扔,掷。适我,扔给我。政事:公家的事。一:都。埤益:增加。徧:同“遍”。讁:谴责,责难。
敦:逼迫。遗:交给。摧:挫也,讥刺。
这是一首小官吏诉说自己愁苦的诗。从诗的语言看,并没有“忠臣不得其志”或“安于贫仕”之意,旧说未免令人感到迂曲,今人的“怨诉”说则解释较为圆满。诗中的小官吏公事繁重苛细,虽辛勤应付,但生活依然清贫。上司非但不体谅他的艰辛,反而一味给他分派任务,使他不堪重负。辛辛苦苦而位卑禄薄,使他牢骚满腹,家人的责备更使他难堪,他深感仕路崎岖,人情浇薄,所以长吁短叹,痛苦难禁,悲愤之余,只好归之于天,安之若命。
此诗经北门开篇,自古以来,北通“背”,朱熹解读第一章开篇为“比”,就预先注明诗的主人公正面临着背时的命运。其实,从府衙北门而出,当然是背对光明而来的,自然是形象暗淡无光,精神萎靡不振。他一副忧心忡忡的样子,低着头走回家。因为无职无权,当然就要受穷了,想体面也体面不起来,其内心之黯然神伤,可想而知。但别人却不知道他的这份艰难,这个别人不只包括他的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上司,还包括靠他糊那点薪俸养活的家人。他也自知没有本事,但又无能为力,只剩下愁眉苦脸、唉声叹气的份了。这个小官吏,甘于清贫,内外交困,穿着寒酸,愧对家人,但又如此任劳任怨,忠于王事,勤于政事,真是具有敬业精神的忠谨之士。
这首诗的主人公虽然是一名官吏,但全诗并非无病呻吟,的确体现了《诗经》“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精神。对诗中连用“我”字而蕴含的感情色彩。全诗纯用赋法,不假比兴,然而每章末尾“已焉哉,天实为之,谓之何哉”三句重复使用,大大增强了语气,深有一唱三叹之效,牛运震《诗志》认为这些句段与《古诗十九首》中“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等一样,“皆极悲愤语,勿认作安命旷达”,这是很有见地的。
一曲清溪下,无数野鸥閒鹭。绕柴门、芳枳疏藤,杂英缀满高树。
草际春香风抱蕊,柳阴波暖鱼吹絮。正晓莺啼过,砌下日光徐去。
放鸭儿童,打鱼白叟,逐队寻前渡。看纷纷、虾网秧车,转入村南深处。
漫科头、宴坐斜窗,听隔陇、田歌新句。报东园,嫩笋行尖,编篱重护。
饭馀茶罢,换秃袖轻衫,傍堤閒步。遇溪老园翁,荻岸槐阴,共谈心素。
摘朵香花,剪枝新豆,厨头米尽何须顾。梦不到、黄尘城市路。
评量今古。可怜多少贤豪,一样野风吹墓。身后虚名,眼中杯酒,得失谁堪据。
且向沧州寄兴,领取当前,云衣叶叶,风丝缕缕。暝翠将沉,晚霞初上,绳床竹几炉烟外,又穿帘、点月将人觑。
独把一卷农书,侧映清光,细占晴雨。
青布高垂誇美酒,醉僧扶书赊几斗。朝朝挂向长安市,行人看书不饮酒。
唐家既灭酒家亡,青帘草圣千载后。瀚海西边唐将斗,将军挥戈虏连彀。
当时本自说战功,却使醉僧誇好手。笔势更比青帘雄,常山长蛇救尾首。
贾侯爱玩看不休,不肯插向万卷楼。壁间一双岳湛璧,洒落神俊悬清秋。
见我酒酣使题评,快饮数钟浇枯喉。为说草书秦汉间,变出楷隶盖有由。
但存妙处遗土苴,纵笔自如成锁钩。大巧既穷出大拙,作者每向无心求。
所以颠张醉素嗜酒能出奇,放浪纵恣隘九州。夭矫腾蛟龙,峻利森戈矛。
婀娜春树花,肃飒秋江鸥。兔起复鹘落,云行溪水流。
神聚精不散,抉怪还撑幽。都非有意举自然,所以超凡入圣直与造化侔。
陶然以酒寓天趣,一著直在最上头。莫言只作醉僧图,君未得醉方隐忧。
一身缠缚万古愁,焉能浩浩复悠悠。侯乃大笑言,君更饮数瓯。
壁间又添珠一斛,三帖使我子孙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