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郎去遗红豆,巴山暖易生。妾留多夜雨,枕上怨无晴。
猜你喜欢
填却瞿唐峡,郎船何处流。门前乌桕树,留著系郎舟。
巴水急如箭(jiàn),巴船去若飞。
十月三千里,郎行几岁归。
巴地的长江水,急湍奔流快如箭,巴水上的船儿顺水漂流疾若飞。
十个月时间走过三千里,郎今一去,何年能回归?
参考资料:
1、詹福瑞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993
巴水:水名,在湖北省境内。巴水:指三峡中的长江水,因处在三巴之地,故名。
诗中巴女的丈夫大约是乘船东下去经商,所以诗人模仿巴女的口吻,用极简单的几笔,勾勒出与丈夫分别时的情景,道出了女子当时的不忍分别的复杂心情。
诗中前两句写水、写船,“急如箭”“去若飞”两个比喻恰切描摹了巴水湍急以及小船疾去的情形。这既是对客观事物的实写,又含蓄地写出了送行者洒泪惜别的细微心理活动。在诗中主人公看来,顷刻离别,去若离弦,万千心事还没有来得及说,丈夫所乘坐的小船就消失在江水的尽头了,这实是令人难以忍受的。
接下两句是对巴女内心活动的直接刻画。巴女送丈夫离去以后,落泪如雨,痴痴立在岸边,她默然地计算着:“十月三千里,郎行几岁归?”暗寓出身隔异地,夫妻两人不知何时才能团聚的悲伤之情。很多行商在外的旅人,由于交通极不便利,各种物质条件的贫乏,往往客死异乡,或者竟在外地另立家室。在家独守的商妇,大多形同孤寡、无依无靠,她们的命运是非常悲惨的,所以她们与丈夫离别就象生离死别一样。本诗就在对这种无限惆怅的情调的描写中,提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社会问题。
这首诗从题材到语言与六朝民歌几无区别,形式朴素简洁,语言明快自然、不假雕琢,真切生动地表现了巴女那种真挚淳朴的思想感情。
曲榭回廊手伎喧,彩楼朱舫鼓声繁。
游人已著浓春去,不待歌长舞袖翻。
穷通生死总无凭,水驿山程处处经。寂寞人间春少驻,间关花底鸟多情。
已令厚地埋忧尽,更向遥天溯梦行。读罢南华一灯暗,此身原幻况浮名。
读书避世喧,结庐五云表。淡薄足生涯,诘曲藏深杳。
仰观红日近,俯视众山小。沧溟舞澎湃,云气度浩渺。
乔松蔓翠萝,绝壁藏啼鸟。一派从天来,长练挂木杪。
海鸥忘机智,峒蝶忙飞绕。亦知山房静,而被俗客扰。
作诗寄殷勤,努力须壮少。他年腾踏去,蕙帐猿惊晓。
南宕湖边,天台山上。踏断石桥,绝人来往,难透无过者。
一关望崖,多少空惆怅。握不成拳,伸不成掌。活语翻成死款招,谩说藕丝牵玉象。
洞中大士半千身,住世端能了世因。应笑玉箫峰下客,马蹄长践利名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