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声声血,丝丝泪,苦傍落花边。满眼新蒲细柳,那堪往事如烟。
弦管闹人天。枉相思、五十年前。残脂剩粉都收拾,付与啼鹃。
猜你喜欢
红杏了,夭桃尽,独自占春芳。不比人间兰麝(shè),自然透骨生香。
对酒莫相忘。似佳人、兼合明光。只忧长笛吹花落,除是宁王。
红杏花开过了,娇艳的桃花凋谢了,梨花独自暮春开放,兰草麝香怎能和梨花相比呢?梨花的香气自然飘来深深的像从骨子里沁出。
饮酒赏花,忆起这酒似歌妓“佳人”的姿色,兼有荼蘼花般的香艳,梨花啊!不要因时令之笛吹落;否则,担心的便是开国受命之宁王。
参考资料:
1、王水照王宜瑷.苏轼诗词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122-123
2、王水照朱刚.苏轼诗词文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89
红杏了:红杏花开过了。夭桃尽:娇艳的桃花凋谢了。兰麝:兰草与麝香,即大自然生成的兰草香和人工制成的麝香。透骨:从骨子里沁出,极言深刻。
兼合明光:占尽酒和花般的酴醾的香艳。以颜色似之,故名。
与咏梅花、咏海棠一样,苏轼以梨花自况,袒露他贬居黄州后心胸仍像洁白梨花那种旷达情怀。
上片,以反衬手法,从视角上写梨花的品格。“红杏了,夭桃尽,独自占春芳。”开头三句,以“红杏”开过了,“夭桃”谢“尽”了来衬托梨花盛开状态,交代梨花独放的暮春季节。“独”字一用,宛有万花皆离我独笑的孤姿;“占春芳”再无他花,只有此花独为大地占尽春芳,显示高洁。以红衬白,个性鲜明。“不比人间兰麝,自然透骨生香”,从嗅觉上和心态上,以反衬之笔,写梨花的自然清香和沁人脾的魅力。兰草与麝香本是花中之王和香中之首,在此与梨花相比,自然逊色多了。但他并未贬低兰麝。然而,作者巧妙地指出:兰麝怎能和“自然透骨生香”的梨花相比,进一步突出了梨花的名贵地位和观赏价值。这为下片写人埋下了隐示性的一笔。
下片,运用了正喻手法,写包括作者在内的游黄州、武昌的友人梨花般的品格。“对酒莫相忘,似佳人、兼合明光”,突出他们饮酒赏花,酒花香醉的谐谑情景。“对酒莫相忘”为领颔句,领取串连下文。喝上了酒,就会忆起这酒似歌妓“佳人”的姿色;还兼有或占尽那似酒似花的、“无花香自远”的“明光”酴醾的韵味。酒、佳人与酴醾的联系是从白色与麝香般的气味为媒体的。紧接着两句点题:“只忧长笛吹花落,除了宁王。”由上的写物而隐喻到写人,让人留恋的红杏、夭桃最后凋谢了,但最担心的是梨花,不要因时令之笛吹落;否则,担心的便是开国受命之宁王。很显然,作者以此隐寓着贤明的神宗,能否像宁王那样,不要吹落他这“梨花”。
全词笔法奇特,博喻成堆。先是以“红杏”、“夭桃”红色和凋谢反喻梨之白花和盛貌;继而以兰麝的兰黑色和沉香来正喻梨花般的白花和透骨的本质;再以上片的花物来喻隐下片的人事;下片又以酴醾般的酒、花与忆想中的“佳人”相喻,且三者融为一体,互得益彰。最后,借花抒发花与宁王息息相关的命运,来影射宋朝皇帝是否爱惜孤洁梨花般的贬臣东坡;何况苏东坡早是“酴酴醾不争春,寂寞开最晚”的齐安花了。
香红眩眼缬蕤英,竹杖扶吟纵步行。桑眼蟆含青蕾小,麦须虾磔翠芒轻。
黄花菜圃午风软,绿水秧畦春野平。芳树几声鸠雨过,苍苍柳色弄烟晴。
蒹葭秋色夜萧然,白苧歌残思未捐。华烛半含兰焰吐,浊醪暗倩桂香传。
群星未尽人间会,片月空怜海上圆。露下天阶浑似水,分明清梦绕婵娟。
银钩玉唾明茧纸,松箑轻凉并送似。可怜远度帻沟娄,适堪今时褦襶子。
丈人玉立气高寒,三韩持节见神山。合得安期不死药,使我蝉蜕尘埃间。
上寿身仍健,荣封岁屡终。
无因拜庞德,空幸识王戎。
含玉亡遗恨,悬车近古风。
燎黄应不远,光宠贲幽宫。
黼黻真王佐,丝纶暂钓徒。中天仪凤杳,大海蛰龙孤。
入梦犹金钥,翻歌自玉壶。向来门下士,桃李遍三吴。
埃风荡天荒,孤山卧秋草。君家孤山下,不厌孤山好。
昔我山中房,识君师侍傍。白发映蕉水,妙语回羲皇。
闻君又绝粒,默默宴华室。道毕合神风,回车朝帝一。
制魔诚所难,有身良可叹。层阴翳太景,平陆翻狂澜。
忆君出门去,相看泪如雨。始欣天道还,逸驾倏飘举。
有诗君莫吟,有酒君莫斟。神交动恍惚,尚想闻空音。
我歌山日落,松声起寥廓。魂兮其有知,为我来冥漠。
幽室苦夜长,思君念春阳。春阳难复见,短歌不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