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买醉村场半夜归,西山落月照柴扉。
刘琨死後无奇士,独听荒鸡泪满衣!
猜你喜欢
白雁(yàn)乱飞秋似雪,清露生凉夜。扫却石边云,醉踏松根月。星斗满天人睡也。
成群的白色大雁好似秋天里飞起雪片,清冷的露珠使秋夜更凉。扫去石边的云雾,踏碎松下的月影,醉意正浓,在满天星斗之下睡入梦乡。
参考资料:
1、傅德岷,余曲等编著,元曲名篇赏析,巴蜀书社,2012.02,第268页
2、素芹注释,元曲三百首注释,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02,第184页
白雁:白色的雁。雁多为黑色,白色的雁较为稀少。元代谢宗可有《咏白雁》诗。却:除、去。松根:松树根。
白雁是深秋的象征。宋彭乘《墨客挥犀》:“北方有白雁,似雁而小,色白,秋深到来。白雁至则霜降,河北人谓之霜信。”入夜了如何会“白雁乱飞”,曲作者没有讲,但同下半句的“秋似雪”必有关系。这里说“似雪”,是因为秋天满布着白霜;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足见白雁也会同乌鸦那样受到“霜满天”的惊扰。次句续写凉夜露水增重的秋景,依然是清凄的笔调,视点却从天空转移到地面。这样就为人物的出现腾出了环境。
作者的出场是飘然而至的。“扫却石边云”,古人以为云出石中,故以“云根”作为山石的别名,这里无疑是指夜间岩壁旁近的雾气。作者袍角“扫却”了它们,那就几乎是擦着山石而疾行,也不怕擦碰跌绊,这其间已经透出了作者的酒意。下句“醉踏松根月”,则明明白白承认了自己的醉态。“松根月”是指地面靠近松树树根的月光,明月透过松树的荫盖,落到地上已是斑斑驳驳,作者专寻这样的“月”来“踏”,这就显出了他脚步的趔趄。这样的大醉急行,是很难坚持到底的。果然,他仰面朝天躺倒在地,起初还能瞥望“星斗满天”,随后便将外部世界什么也不放在心上,酣然高眠,“人睡也”。
短短五句,将人物的旷放超豪,表现得入木三分。五句中分插了“雪”、“露”、“云”、“月”、“星”五个关于天象的名词,或实指,或虚影,颇见巧妙。五句中无不在层层状写露天的夜景,却以人物我行我素的行动超脱待之,显示了旷达的高怀。以起首的“白雁乱飞”与结末的“人睡也”作一对照,更能见出这一点。
值得一提的是,作品以“秋居”为题目,而写的是醉后的露宿,这就明显带有“以天地为屋宇,万物于我何与哉”的旷达意味,由此亦可见作者以此为豪、以此为快的情趣。
秋天年复一年来到人间,面目都是一样的,而到了诗人笔下,它却千变万化。吴西逸这首《清江引·秋居》清淡雅洁、宁静淡泊,像没有人间烟火味的仙界,这是一位隐君子的精神追求。曲子的整个色调是洁白晶莹的。白雁飞过,虽是秋天但让人感觉在下雪。在这支小令中,作者突出了对意象的细节描写,来体现自由自在的田园乐趣。该诗表达了作者追求远离污浊的尘世,回到大自然的怀抱,保持高雅的情操。
旅愁春又晚,归计岁初分。林薄经红雨,家乡空白云。
食少疑瞿貌,忧多见乱纹。行年过七十,银鬓自棼棼。
禺中巳,选甚淫坊并酒肆。回头便是出尘人,翻笑曼殊携庆喜。
碧荷香透纱窗北。北窗纱透香荷碧。清露比珠明。明珠比露清。
竹穿萤灿绿。绿灿萤穿竹。纤月映疏帘。帘疏映月纤。
君从滇南游,意不在金宝。归装诗篇富,远目江山饱。
遗踪念丘墟,旧事怀父老。重惟宗祧计,择后良亦早。
达能洞大观,孝足慰昭考。之子瑶瑜姿,兼闻嗜文藻。
爱之不可见,见彼昆弟好。通家情所关,兹事况不小。
愿君自珍惜,远向风霜道。
年少郑郎那解愁,春来闲卧酒家楼。
胡姬若拟邀他宿,挂却金鞭系紫骝。
书空懒作咄咄语,催老祗怪骎骎来。断梦已将愁共远,离魂不觉泪惊回。
病馀想见崭岩玉,欢处犹怀宛转杯。能伴晴和着屐否,深山应有未凋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