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水调新歌听处真,一番意绪惜芳辰。剧怜点点临风碎,生怕纤纤贴镜频。
泛沚有痕才著色,衬花无力漫成茵。最难年少江湖客,未见前朝送别人。
猜你喜欢
飘蓬生性未曾知,敢说来朝绿满池。槛外柔姿增绰约,波心弱态认参差。
描成春色三分候,点破诗魂一半时。转恐离亭留不住,须臾轻散到天涯。
津涯相忆近如何,芳信斜阳望不多。文采亦思翻碧藻,匀圆初未让新荷。
晴烟乍往情难觅,画舫微黏淡欲拖。犹幸生机常活泼,无劳催唱采萍歌。
且向城西去,休惊雨溅空。
乱山明灭外,古刹有无中。
笑指双峰翠,回看落日红。
中兴喜无事,歌管莫匆匆。
宿雨暗郊原,寒阴凄庭户。朝来报新晴,东风捲黄雾。
曙色见西山,春晖明深树。中天开翠屏,峰峦尽回顾。
屹然比衡嵩,岧峣高几许。欲希谢傅游,济胜惭无具。
惟有寥廓心,凭高久延伫。青山不负人,巢由动千古。
陇上白云閒,岂识青春暮。纷纷寻芳人,驽马争前路。
江郎未老,尚追陪彩笔,多情俊侣。禁苑山光天尺五,西北朱甍无数。
珂佩晨闲,文章秋横,祓禊西山雨。尊前酹起,茶陵来和诗句。
猛记旧约湖山,长湾消夏,一舸寻幽去。裙褶留仙无处问,瑟瑟秋荷南浦。
易稳鸥眠,难消虹气,且合词场住。桥名相似,吟鞭醉失归路。
剑水庭闱底处,苕溪水月弥深。绿草年年离恨,白云日日归心。
荆(jīng)宣王问群臣曰:“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也,果诚何如?”群臣莫对。
”虎以为然,故遂(suì)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今王之地五千里,带甲百万,而专属之于昭奚恤,故北方之畏奚恤也,其实畏王之甲兵也!犹百兽之畏虎也!”
楚宣王问群臣,说:“我听说北方诸侯都害怕楚令尹昭奚恤,果真是这样吗?”群臣无人回答。江乙对曰:“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于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江乙回答说:“老虎寻找各种野兽来吃。找到了一只狐狸,狐狸对老虎说:‘您不敢吃我,上天派我做群兽的领袖,如果您吃掉我,这就违背了上天的命令。您如果不相信我的话,我在前面走,您跟在我的后面,看看群兽见了我,有哪一个敢不逃跑的呢?’老虎信以为真,就和狐狸同行,群兽见了它们,都纷纷逃奔。老虎不明白群兽是害怕自己才逃奔的,却以为是害怕狐狸。
现在大王的国土方圆五千里,大军百万,却由昭奚恤独揽大权。所以,北方诸侯害怕昭恤,其实是害怕大王的军队,这就像群兽害怕老虎一样啊。”
译注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
荆宣王:楚宣王。
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于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食:吃。子:你。无敢:不敢。天帝:上天。使:派遣、命令。长:长官,首领。这里作动词,意为“做……首领”,掌管。逆:违抗。以......为......:认为......是......。不信:不真实,不可靠。遂:于是,就。走:逃跑。以为:认为。
江乙对曰:“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这是一则家喻户晓的寓言故事,说的是狐狸凭自己的智谋逃出了虎口。后来都用来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狡猾的狐狸凭借老虎的威风,在森林中吓唬别人,但是,狡诈的手法决不能使狐狸改变虚弱的本质。把戏一旦被戳(chuō)穿,它非但会受到群兽的围攻,还将被受骗的老虎吞吃。引申说明仗势欺人的坏蛋,虽然能够嚣张一时,但最终决不会有好的下场。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现人们用它来比喻倚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也讽刺了那些仗着别人威势,招摇撞骗的人。借着别人的势力,或职务上的权力作威作福的人就是狐假虎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