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豹韬求秘术,虎略选良臣。水涉黄牛浦,山过白马津。
摧锋上狐塞,画像入麒麟。果下新花落,桃枝芳树春。
王孙及公子,熊席复横陈。
猜你喜欢
翻手作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翻手作云一作:为)
君不见管鲍(bào)贫时交,此道今人弃如土。
有些人交友,翻手覆手之间,一会儿像云的趋合,一会儿像雨的纷散,变化多端,这种贿赂之交、势利之交、酒肉之交是多么地让人轻蔑愤慨、不屑一顾!
可是你看,古人管仲和鲍叔牙贫富不移的君子之交,却被今人弃之如粪土。
参考资料:
1、萧涤非.杜甫诗选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
覆:颠倒。
管鲍:指管仲和鲍叔牙。现在人们常用“管鲍”来比喻情谊深厚的朋友。弃:抛弃。
诗的开篇“翻手为云覆手雨”,就给人一种势利之交“诚可畏也”的感觉。得意时的趋合、失意时的纷散,翻手覆手之间,忽云忽雨,其变化迅速无常。“只起一语,尽千古世态。”(浦起龙《读杜心解》)“翻云覆雨”的成语,就出在这里。所以首句不但凝炼、生动,统摄全篇,而且在语言上是极富创造性的。
虽然世风浇薄如此,但人们普遍对交友之道毫不在意,“皆愿摩顶至踵,隳胆抽肠;约同要离焚妻子,誓殉荆轲湛(沉)七族”,“援青松以示心,指白水而旌信”(刘峻《广绝交论》),说穿了,不过是“贿交”、“势交”而已。第二句斥之为“纷纷轻薄”,诗人说“何须数”,轻蔑之极,愤慨之极。寥寥几个字,强有力地表现出诗人对假、恶、丑的东西极度憎恶的态度。
这黑暗冷酷的现实使人绝望,于是诗人记起一桩古人的交谊。《史记》载,鲍叔牙早年与管仲交游,知道管仲的贤能。管仲贫困,曾欺负鲍叔牙,而鲍叔牙却始终善待他。后来鲍叔牙辅佐齐国的公子小白(即后来齐桓公),又向公子小白荐举管仲。管仲终于辅佐齐桓公成就了霸业,他感喟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牙也。”鲍叔牙对待管仲的这种贫富不移的交道是感人肺腑的。“君不见管鲍贫时交”,当头一喝,将古道与现实作一对比,给这首抨击黑暗的诗篇添了一点理想光辉。但其主要目的,还在于鞭挞现实。古人以友情为重,重于磐石,相形之下,“今人”的“轻薄”越发显得突出。“此道今人弃如土”,末尾三字极形象,古人的美德被“今人”像土块一样抛弃了,抛弃得十分彻底。这话略带夸张意味。尤其是将“今人”一概而论,范围过大。但只有这样,才能把世上真交绝少这个意思表达得更加充分。
这首诗“作‘行’,止此四句,语短而恨长,亦唐人所绝少者”(见《杜诗镜铨》)。其所以能做到“语短恨长”,是由于它发唱惊挺,造形生动,通过正反对比手法和过情夸张语气的运用,反复咏叹,造成了“慷慨不可止”的情韵,吐露出诗人心中郁结的愤懑与悲辛。
北风吹寒江,来自两山口。
初闻似摇扇,渐觉平沙走。
飞云满岩谷,舞雪穿窗牖。
滩下三日留,识尽滩?一作山?前叟。
孤舟倦鸦轧,短缆困牵揉。
尝闻不终朝,今此何其久。
只应留远人,此意固亦厚。
吾今幸无事,闭户为饮酒。
阒历烟岩古,琮琤雪涧横。海潮秋八月,山雨夜三更。
肯作随流想,难忘漱石情。壮怀徒激烈,聊复以诗鸣。
幽兰与修竹,展图并堪悦。对竹俗虑消,握兰芳香发。
常与善人居,独持君子节。更忆长吟者,千岁字不灭。
我闻庐陵风景天下无,孤峰耸绝凌荆吴。东南两山互昏晓,日月重冈森蔽亏。
龙洲却过太和县,武峰卓立香城居。地灵宜有杰人出,举目便觉江河殊。
六一仙翁呼不起,高节清风照桑梓。乡里于今说故家,诗书有泽遗孙子。
芬芳玉树被中庭,辟易名驹在千里。黄甲题名气吐虹,太微执法心如水。
远别庭闱今几年,孤云望断旧山川。青阳宛宛白日暮,一顾魂魄俱茫然。
馀情散入大江水,归梦正落幽林前。林中老人年七十,面渥童颜发凝漆。
华屋山中宰相家,锦衣天上神仙客。生儿蚤入鹓鹭行,投老不忘山水窟。
百岁优游自可期,故园风物正芳时。悠悠忠孝丈夫事,荣枯利达真儿嬉。
太行山上瞻云客,应有房陵西去思。
宣和香剂用油烟,奚李前模竟邈然。笔法而今论篆画,江南三绝自当年。
飞蓬羞倚合欢床,明月如冰夜欲霜。
梦里新翻云髻样,暗尘铺满凤凰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