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重岫多风烟,华灯此岫边。涸浦如珠露,凋树似花钿。
依楼杂度月,带石影开莲。既有常满照,羞与晓星连。
猜你喜欢
百花疑吐夜,四照似含春。
的的连星出,亭亭向月新。
采珠非合浦(pǔ),赠佩异江滨。
若任扶桑(sāng)路,堪言并日轮。
的的:明亮的样子。连星:谓光芒与星相连辉映。亭亭:高远的样子。
合浦:汉朝的一个郡,以盛产珍珠而著称。赠佩异江滨:典出旧题刘向《列仙传》,云江妃二女,游于江汉之滨,遇郑交甫,以佩珠赠之。交甫行数十步,佩珠与仙女皆不见。
若任扶桑路,堪言并日轮:扶桑,神木名。相传日出于其下。
咏物诗在中国起源甚早。从现存作品来看,《诗经》中的《鸱鸮》,《楚辞》中的《桔颂》已肇其端。魏晋以后,作者渐众,作品渐多,如张协、谢灵运、颜延之、鲍照、何逊等,都有“尚巧似”或“形似”的特色,所以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中总结道:“自近代以来,文贵形似。……体物为妙,功在密附。故巧言切状,如印之印泥,不加雕削,而曲写毫芥。”但这首诗咏山寺夜灯却基本上是出之以虚笔。首联言山灯明亮,照彻天地,如百花怒放,就像春天突然来到了人间。夜晚的冷寂,本不足比为春,今有灯火,不仅形象如花,亦为环境增添了暖色,所以这个比喻可以成立。这使世人想起了岑参著名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银花开。”比体和喻体之间反差也很大,这种相似或许不是偶然的。三、四两句是最实的一联,但写佛灯之盛、之亮,仍运用了夸张的手法。五、六两句宕开一笔,调动神话传说,一方面渲染佛灯的不同寻常,另一方面,也暗示了佛灯的神奇。至结尾处,诗人突发奇想,认为佛灯“若任扶桑路,堪言并日轮”,这固然是点出了某种喻意,但从自然现象来说,也是由黑夜到白天的一个自然的流程,从而使得通篇前后一体,非常圆融。
诗人把黑暗的大千世界变为朗朗白昼,实则暗示佛教是人们心中的一盏明灯,但这层意思完全融于诗化的语言之中,毫无枯涩之感,这反映了作者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大栋修梁城北楼,使君冠盖簇楼头。左山右水足清会,吊古怀贤非俗流。
月出长天犹未夕,风来大暑顿成秋。登高能赋真吾事,未及相如死不休。
代邸横庚佐,商岩梦弼才。
萧公左右手,轩老上中台。
利见攀龙后,重明捧日来。
聊持枢柄族,旋运一陶坯。
师石兼为砺,形监本和梅。
树容他语答,车问少阳回。
丕绩推时乃,宸歌续喜哉。
陈平安注意,邓禹退无猜。
焘社南邦重,轻裘太府开。
舍装宁晚计,行复坐公槐。
向夕氛气敛,天宇一何森。皎月正临牖,微风时动林。
夏虫岂知冰,迎凉自悲吟。端居感物变,旷然坐自深。
沉叹终往古,幽思缠鸣琴。黄虞世已远,悠悠空我心。
一剑南方定九州,秪今风景不生愁。山标万里朝天望,江洗中原被发羞。
绿树马嘶阳羡道,青云鹤唳广陵楼。两京巡狩须过此,长见飞龙挟綵舟。
野人便土物,性懒入城中。水荇羊须白,山茶鹤顶红。
开窑分贱炭,汲井截深筒。酒熟邀人饮,登盘芋栗丰。
浪箭束如林,傍观笑不禁。
蛮平无事久,卒惰可忧深。
各自分牛炙,何曾贯虱心。
种候青涧法,能费几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