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几岁阻干戈,今朝劝酒歌。羡君无白发,走马过黄河。
旧宅兵烧尽,新宫日奏多。妖星还有角,数尺铁重磨。
猜你喜欢
宝髻(jì)松松挽就,铅华淡淡妆成。青烟翠雾罩轻盈,飞絮(xù)游丝无定。
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笙(shēng)歌散后酒初醒,深院月斜人静。
挽了一个松松的云髻,化上了淡淡的妆容。青烟翠雾般的罗衣,笼罩着她轻盈的身体。她的舞姿就像飞絮和游丝一样,飘忽不定。
此番一见不如不见,有情不如无情。笙歌散后,醉酒初醒,庭院深深,斜月高挂,四处无声。
参考资料:
1、陆林编注.宋词.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48-49.
2、李静等.唐诗宋词鉴赏大全集.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237.
宝髻:妇女头上带有珍贵饰品的发髻。铅华:铅粉、脂粉。轻盈:形容女子的仪态美。
争如:怎如、倒不如。
司马光不以词作著名。然而,北宋词风甚盛之时,一些名臣如韩缜、韩琦、范仲淹都能事业之余写出很好的词,司马光也不例外。他的词作不多,遗留下来的只有三首,多系风情之作。其词不加虚饰,直抒胸臆,继承了“国风好色”、“《小雅》怨悱”的优良传统。此词中的“相见争如不见,多情何似无情”,即是写情的佳句。这说明,司马光并非假道学,而能表达真率的感情。
上片写宴会所遇舞妓的美姿,下片写对她的恋情,开头两句,写出这个姑娘不同寻常:她并不浓妆艳抹,刻意修饰,只是松松地换成了一个云髻,薄薄地搽了点铅粉。次两句写出她的舞姿:青烟翠雾般的罗衣,笼罩着她的轻盈的体态,象柳絮游丝那样和柔纤丽而飘忽无定。下阕的头两句陡然转到对这个姑娘的情上来:“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上句谓见后反惹相思,不如当时不见;下句谓人还是无情的好,无情即不会为情而痛苦。以理语反衬出这位姑娘色艺之可爱,惹人情思。最后两句写席散酒醒之后的追思与怅惘。
这首小令只幅之内把惊艳、钟情到追念的全过程都反映出来,而又能含蓄不尽,给人们留下想象的余地,写法别致。它不从正面描写那个姑娘长得多么美,只是从发髻上、脸粉上,略加点染就勾勒出一个淡雅绝俗的美人形象;然后又体态上、舞姿上加以渲染:“飞絮游丝无定”,连用两个比喻把她的轻歌曼舞的神态表现出来。而这首词写得最精彩的还是歇拍两句。当他即席动情之后,从醉中醒了过来,又月斜人静的时候,种种复杂的感受都尽括“深院月斜人静”这一景语中,达到了“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境界。
从结构上说,词的上片写其人其境,营造出惝恍飘忽,扑朔迷离的意境,下片写自己的感受,性灵流露,雅而不俗,余味深长。全词造句自然,意不晦涩,语不雕琢,随手写来,妥贴停匀,足见司马光作词虽为余技,却也显示出学识之厚与感情之富。
一枕黄粱梦欲残,死生大海浪漫漫。
鬓边白发休除却,时向窗前把镜看。
九日携朋出,花宫背郭开。藉兰坐香岫,扪棘临高台。
雁渺川云断,林孤甸色回。悲秋亦楚客,作赋岂吾才。
云梦行看近,肩舆趁晚凉。稻塍新穗吐,莲沼落红香。
密树隐茅屋,芜堤系野航。霜台绝萧洒,容我得徜徉。
别来清减转多姿,花影长廊瞥见时。双鬓淡烟双袖泪,偎人刚道莫相思。
池水生青蒲,枝叶自相扶。水绿平如故,池上蒲成树。
秦关百二氐王才,麾剑风云万里来。图籍河西收四郡,旌旗邺下宴三台。
燕姬赵女颜如玉,辇入殽函贮金屋。阁道春游度渭南,珠帘暮卷临澧曲。
贵主还留钜鹿名,小腰绝爱鲜卑束。去国婵娟意可怜,新恩慰藉情难足。
别有春风飘绮罗,华镫斗帐夜烟和。君王欲卷衣裳赠,一片流云柰晓何。
雄略英姿冠当代,指麾旦夕收江外。戎国分居大荔城,降夷尽保长榆塞。
大度何尝愧帝王,骄心岂免成伤败。卷衣空忆可怜宵,月底花枝烟柳条。
婕好从招秦苑雁,侍中曾插汉宫貂。锦袍再赐无颜色,笑杀河东金步摇。
当年力战壶关辟,雀来燕室诚何益。女戎亡国志先荒,那系南朝谢安石。
千秋编简载功名,一朝富贵埋荆棘。青蒲零落水东流,不见霓旌下枋头。
碧云散尽梧桐影,太息阿房几度秋。
小立听松声,身如海际行。认巢飞鸟尽,脱雨素蟾生。
角动州城远,灯深古巷明。一春和病过,犹未得心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