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碧落高高云万重,当时孤鹤去无踪。
不期陵谷迁朝市,今日辽东特地逢。
将作乘槎去不还,便寻云海住三山。
不知留得支机石,却逐黄河到世间。
猜你喜欢
一自怜捐弃,香迹玉阶疏。闻道西宫路,近亦绝鸾舆。
一口吸尽西江水,岭上桃华香扑鼻。枝枝叶叶尽含春,也是因我得礼你。
椿庭山不老,棣馆禄方新。顾我知名久,逢君问话亲。
琴书藏旧物,碑画抚奇珍。烟浪垂虹晚,东吴见故人。
昔睹蓬莱虹,维时午初霁。恍若梵天桥,旌拂拥螺髻。
有桥吴江湄,列星七十二。连蜷下饮水,夭矫垂虹势。
结庐栖近皋,之子托深契。文彩成五色,中含不平气。
虽等望云渴,毋取贯日锐。变幻俄顷间,造物小儿戏。
何似以桥名,千秋恒利济。
古人重藏修,结社事已末。诗从性情出,岂于此中得。
苏侯泮宫俊,英声久烜赫。闻与元珍子,两雄动相扼。
昨枉尺素书,约我为社客。我不如元珍,怜渠卧消渴。
难为数相就,尘务互偪侧。倡酬岂不美,所愧才力啬。
飞札谢诸君,斯言毋厚责。
未卒金华业,俄闻卤簿行。音容如夙昔,文雅是平生。
偃蹇丹旌动,徘徊素骥鸣。霜风九京路,凄怆国人情。
燕人美兮赵女佳,其室则迩(ěr)兮限层崖。
云为车兮风为马,玉在山兮兰在野。
云无期兮风有止,思多端兮谁能理?
燕女美貌啊赵女佳好,居所近在咫尺啊,倩影远隔层崖,怎能见到她!
我欲乘云车风马,前往求访,她如兰似玉,僻处山野;
云有时不遇,风有时停止,我思慕多端,无以慰解,谁能为我理清这相思的烦恼?
参考资料:
1、吴小如等.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347-348
燕、赵:为二国名。战国时燕国都在今北京市大兴县,赵国都在今河北省邯郸县。古诗曰“燕赵多佳人”。这里“燕人”、“赵女”也可能是用来比贤才之士,贤才居处山野,过风云际会就出而用世。迩:近。限:隔着。层崖:层层山崖。
玉、兰:用美玉和兰花比喻美人。
无期:指没有约定日期。多端:多头绪,多方面。
这首诗《玉台新咏》卷九题为《燕人美篇》,又作《燕人美兮歌》。这是一首表现思慕情感的诗。全诗仅六句。首二句着重写所思女子的美和诗人与她之间的阻隔,后四句写诗人的追求以及求之不遇的怅惘心绪。
诗歌一开头就热情赞美燕姬赵女的佳妙,表达一腔思慕之情。诗人不畏层峦叠嶂的阻隔,幻想以云为车,以风为马,驱风驾云去追求美的偶象。然而她们如兰似玉幽居山野深谷,难以寻觅,更何况风云飘忽无定,难以依靠。诗人的满腔情愫谁能理解呢?此诗篇幅不长,却将诗人的思慕之情写的宛曲有致,一波三折。
此诗写思慕情感,主要是通过对一种可望而不可即、求之而不可得的境界的描写来实现的。这类境界常见于古诗,如《诗经》中的《国风·秦风·蒹葭》和《国风·周南·汉广》两篇。陈启源《毛诗稽古篇》云:“夫说之必求之,然惟可见而不可求,则慕悦益至”,此诗的创作,显然曾受到这样的构思的影响。诗人并未正面直接地表白内心感情,描绘也不事藻饰,然而无限情思,尽在其中。诗歌采用的是楚歌体形式,每句嵌用“兮”字,自然形成一种略有参差,而大体整齐、和谐的节奏。同时它又是押韵的,“佳”“崖”为平声韵,“马”“野”“止”“理”为仄声韵。诗人似乎注意到了声韵与整首诗情调和意境的配合,这里,平声韵舒畅昂扬,仄声韵略显短促低沉,形成一种委婉、悠扬而又沉郁的旋律,不仅与赞美、思慕佳人而最终追求不到,无以慰藉情怀的内容相吻合,而且与主人公内心的情感律动相合拍。整首诗在谋篇布局、意象组合、用韵转意、节奏旋律上,都达到了和谐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