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萧萧行李上征鞍,满目离情欲去难。客里故人尊酒别,
天涯游子弊裘寒。官桥杨柳和愁折,驿路梅花带雪看。
重到京华旧游处,春风佳丽好盘桓。
猜你喜欢
杨柳春江上,东风一棹轻。行囊归客兴,尊酒故人情。
画史名当代,声华重两京。临岐分手处,无奈别离生。
雪残沙软草芽肥,梅萼翻檐柳拂堤。山色翠连盘瓠石,水声清接武陵溪。
要看抚字归谈笑,且与经行试品题。我亦钱塘江上去,书林猿鹤共凄凄。
孔门说人性,愚智都三科。其才可为善,著论先孟轲。
至今二千载,为说弥不磨。脱若荀卿语,黔首长荐瘥。
人当自相食,白骨高嵯峨。岂能若今者,治化方纷罗。
以兹推人理,前路知无他。日去禽兽远,用礼能贵和。
人皆得分愿,后舞间前歌。自由复平等,一一如卢梭。
所忧天演涂,争竞犹干戈。藉云适者存,所伤亦已多。
皇人未受谷,荆棘悲铜驼。黄炎日以远,涕泪双滂沱。
林转河阴长,遥峰粲可数。迤逦得瓮山,嵚嵌若覆釜。
劫火土一抔,英灵耿万古。元祖昔龙兴,戎马日旁午。
微公济世心,斯人尽豺虎。荒祠香火微,断碣聚鼯鼠。
漠漠望秋云,含情空激楚。
吾观非常者,碌(lù)碌在目前。
君负鸿(hóng)鹄(hú)志,蹉(cuō)跎(tuó)书剑年。
一闻边烽(fēng)动,万里忽争先。
余亦赴京国,何当献凯(kǎi)还。
我看一些非凡之人,被眼前的小事纠缠。
你颇具有远大志向,文武才华耽误多年。
听说边境有敌入侵,立即赴军万里争先。
我将进京谋求功名,何时你才胜利归来?
参考资料:
1、张学文.唐代送别诗名篇译赏:重庆出版社,1988年11月第1版:36-38
非常者:非凡的人。碌碌:平庸,一般。
鸿鹄:鸟名,飞得高远。蹉跎:耽误失时。比喻失意,时间白白过去,光阴虚度。书剑年:指读书做官、仗剑从军的年月。书剑,指文武之事。书剑:指文才武略。
边烽动:边塞上的军事行动。烽:烽火。古时边境有敌入侵。在高台上烧柴或狼粪以报警。
京国:京城。何当:何时可以。献:献功。凯还:胜利归来。
首联,诗人从生活经验上远远起笔,说非凡之人往往在眼前干些小事,无所作为,以消除友人对仕途失意的愧恨,为后文的称颂勉励作好铺垫。首句的“吾观”二字,把这一生活经验,说成亲眼所见,表达得斩钉截铁,使人不得不信。
第二联由普遍转到个别,具体写友人的抱负和遭遇。前后两联意脉贯通,应接严谨。“鸿鹄志”三字是对友人的称赞,也是诗人“冲天羡鸿鹄”的勃勃雄心的表露。“蹉跎”一句,为友人申述了怀才不遇的悲愤,也表现了诗人宏图难展,碌碌无为的苦闷。
第三联由感伤转入豪放,用数字对举法构成顿挫。“一闻”对“万里”,再着一个“忽”字,把友人不计得失,急于国难,努力争先的精神和形象,表达得很是鲜明。
最后以反诘句终篇,扣住题意,表明自己也将进京寻找前程,并预祝友人旗开得胜,早日献功阙下。
全诗浑健壮逸,当为孟诗别调。此诗的情绪比较复杂,它一方面赞扬了陈七素有大志,一闻边关有敌入侵,便立即争先从军,万里赴敌,以身许国的精神,表现了诗人关心国事,预祝友人早日凯旋的感情;另一方面又抒发了对明主弃才,友人失意的愤慨。全诗既有称颂又有勉励,既饱含怨恨又无迹可寻。
浮云盌里酌云液,明月杯中酌月波。白雪调高谁可和,散花天女与韩娥。
天容忽变青葱色,海脉遥通长白山。秦帝行宫留翠碣,景侯海枣换晴滩。
图空龙虎雄才尽,箭射河宗霸业寒。仙药不成人易老,云旗空度百牢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