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衡门忽有满堂宾,皆诧瞿聃抱送麟。
懒作柳边退朝客,宁为花下弄孙人。
小年置膝尤钟爱,晚岁含饴当食珍。
吾万卷书将付汝,胜如制诰水银银。
猜你喜欢
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zhà)著心情好。睡起觉微寒,梅花鬓(bìn)上残。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春风柔和,阳光淡薄,已经是早春的季节了。刚脱掉棉袄,换上夹层的青衫,我的心情很好。一觉醒来微微有些寒意,鬓上的梅花妆现时已经乱了。
我日夜思念的故乡在哪里呢?只有在醉梦中才能忘却思乡的愁苦。香炉是我睡的时候点着的,现在沉水香的烟雾已经散了,而我的酒气却还未全消。
参考资料:
1、刘瑜.李清照全词.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1998:257.
2、陆林编注.宋词.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146-147.
3、陈祖美.李清照作品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92:97-98.
日薄:谓早春阳光和煦宜人。乍著:刚刚穿上。梅花:此处当指插在鬓角上的春梅。一说指梅花妆。
沉水:即沉水香,也叫沉香,瑞香科植物,为一种熏香料。
“春犹早”是说春天刚到,虽然阳光还较微弱,但风已变得柔和,不象冬天那样刚猛,天气已渐渐暖和起来。南方早春人们换著夹衫,欣喜万分。三、四两句接写昼寝醒后。“觉微寒是因为刚刚”睡起“,仍扣早春。鬓发上插戴的梅花已经残落。冬去春风闲适恬静,情绪基调是欢欣的。
下片转写思乡,情调突变。“故乡何处是”不仅言故乡邈远难归,而且还含着“望乡”的动作,也就是说,白天黑夜,作者不知多少次引颈北向,遥望故乡。“忘了除非醉”,平白如话,却极深刻沉痛。借酒浇愁,说明只有醉乡中才能把故乡忘掉,清醒时则无时无刻不思念故乡。“忘”正好表明不能忘。这里正话反说加一层转折,把此意表现得更加强烈:正因为思乡之情把作者折磨得无法忍受,所以只有借醉酒把它暂时忘却,可见它已强烈到何种程度。而作者之所以会有“忘”的念头和举动,不仅是为了暂时摆脱思乡之苦,还同回乡几乎无望有关:如果回归有期,那就存有希望,不会想到把它忘掉;惟其回乡无望,念之徒增痛苦,才觉得不如忘却。真是不敢想却又不能不想,想忘偏又记起。这种思想矛盾和精神痛苦,循环往复,不会完结。结尾二句具体描写上句的“醉”字。“沉水”即沉香的别称,是一种名贵的熏香。睡卧时所烧的熏香已经燃尽,香气已经消散,说明已过了长长一段时间,但作者的酒还未醒,可见醉得深沉;醉深说明愁重,愁重表明思乡之强烈。末句重用“消”字,句调圆转轻灵,而词意却极沉痛。不直接说愁,说思乡,而说酒,说熏香,词意含蓄隽永。清照生当宋金对峙之际,她主张抗战,切望收复失地,对故乡的刻骨怀念,即包含着对占领故乡的金国统治者的愤恨,对因循苟且、不思收复失地的南宋统治者的谴责,渗透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晓看窗影过飞鸦,短发蓬松一半斜。两月不遨直瘦却,梦寻庾岭访梅花。
衰境遇白鸡,自分堕幽墟;造物偶见宽,俯仰复岁除。
駸駸迫耄期,凛凛无根株,孰知尚坚顽,壮者有不如。
铜瓶垂碧井,手自浸屠苏;松煤染兔颖,秉烛题桃符;登梯挂锺馗,祭灶分其余,僮奴叹我健,却立不敢扶。
新春无五日,节物倾里闾。
罗旛插纱帽,一醉当百壶。
临川几日到长沙,闻道黔南路更赊。
行见一村篱落好,谁家此住忆君家。
又名:二郎神 余生日,林农卿赠此词,终篇押一韵,效嚬一首 其一
抽还手版,受用处、十分轻省。便衣剪家机,饭炊躬稼,且免支移系省。
帝悯龙钟蠲朝谒,予长假、毋烦申省。笑木石虚斋,暮年忺做,端明提省。
闲冷。橐金散尽,书筒来省。有小小楼儿,看山待月,绝胜崔公望省。
两鹤随轩,一奴负锸,此外诸馀从省。把一身本末,绿章奏过,泰玄都省。
此花别是山茶种,鹤顶丹红眩碧柯。
开出多心虽可爱,一心好处不须多。
沙塞何窅窅,树短百草长。大河屈曲流,不复辨四方。
驱车日将夕,黑云隐长冈。人马俱饥疲,解鞍饮寒塘。
张坐逐平地,击火烧乌羊。挏酪过醇酎,摇艳盈杯觞。
既醉歌呜呜,顿蹋如惊狂。月从天外来,耿耿流素光。
悲风动寥廓,拂面吹胡霜。白雁中夜飞,参差自成行。
一箭落霜羽,挟弓负豪强。中情无留滞,千载能鹰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