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昔别大仰巅,今逢章江滨。浮云限南北,岁月一欠伸。
上人邦闾秀,落发早辞亲。沧浪浴日月,初不点垢氛。
问师顷何事,学佛苦宾宾。纳踵不辍屦,无乃大劳神。
自云吾西儿,腹宝殊不贫。是身难再得,所惜剧飙轮。
十年跻楚峤,六见匡山春。总祐迁秀晋,谁疏复谁亲。
束身从之游,骊颔一一扪。如疲得熟歇,似笑回孤嗔。
近闻邑别境,宝峰插高旻。中有拔俗老,疑马驹后身。
餐风了不制,痒兴如爬皴。闹绿稍暗地,梅雨吹南云。
轻于凉风翮,笠首携筇孙。男儿贵决裂,勉哉行问津。
猜你喜欢
细把君诗说。怅(chàng)余音、钧(jūn)天浩荡,洞庭胶葛(gě)。千尺阴崖尘不到,惟有层冰积雪。乍一见、寒生毛发。自昔佳人多薄命,对古来、一片伤心月。金屋冷,夜调瑟。
去天尺五君家别。看乘空、鱼龙惨淡,风云开合。起望衣冠神州路,白日销残战骨。叹夷甫、诸人清绝。夜半狂歌悲风起,听铮(zhēng)铮、阵马檐(yán)间铁。南共北,正分裂。
待我仔细品评你的诗作:它们像雄伟浩荡的钧天广乐的遗音,又像是复杂多变的洞庭《成池》之乐的逸响。有如纤尘不染的千丈阴崖,但见满眼雪积冰封,使人乍见之下。不禁毛发森然。哎,从来才华出众的人。遭际都往往坎坷不幸。因此对着天上那片亘古不变的明月,他们难免会感伤身世;或者躲进华丽冷清的屋子里,借弹奏锦瑟打发夜晚的无聊。
你家祖籍该是在陕西咸宁,如今已经回不去了。你瞧瞧天空上风云变幻,仿佛连翱翔的鱼龙都因之惨然变色。再登高遥望当年北方家族避难南迁的道路。多少死难者的尸骨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无人掩葬,已经朽烂不存了。可恨把持朝政的那些当代王衍们。他们一味清谈,确实“清”到了家!夜半失眠,我常常引吭高歌,但觉悲风四起,檐前的铁马铮铮作响,仿佛又回到了杀敌的战场。请记住吧,我们的南方和北方。至今还是分裂的!
参考资料:
1、刑志华,沈睿著,辛弃疾的那些词,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6,第9页
2、辛弃疾.稼轩词编年笺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248-249
3、刘斯奋译著,刘斯奋诗译宋四家词选辛弃疾,广东教育出版社,2009.08,第102页
钧天:广阔的天空。胶葛:指意境高远。阴崖:朝北的山崖。佳人:指杜叔高。
乘空:飞上天空。衣冠:指士大夫。檐间铁:屋檐下挂着的铁制风铃,称为”铁马”或“檐马”。
上片开端五句,评价友人之诗,言其音韵和谐美妙,意境清峻。“佳人”以下,赞美其高洁的品德,以及壮志难酬的痛苦。下片希望友人着眼大局,挺身报国。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夜半”二句,遥想金戈铁马战场厮杀之情景,回到现实却又是无比的痛苦。结句点明恨如潮水,正是由于国土分裂,简短有力,精悍异常。
上片首句至“毛发”数句评价叔高的诗作。词人评点得很细致,语言优美,比喻新颖,想象奇特,极富诗情画意。接下至“调瑟”数句哀叹叔高的萧索境况。以古今美女多遭遗弃隐喻才士常被埋没;“金屋冷,夜调瑟”则借汉武帝皇后阿娇失宠,进一步说明被遗弃的痛苦。运用比兴手法,以虚写实,其艺术效果反而更好。
下片写叔高之怀才不遇而转及其家门昔盛今衰。长安杜家曾是大族,门望尊崇,但叔高一家与之有别,朝中众臣尔虞我诈、争权夺利。虽然叔高五兄弟都有才能,却因不会钻营而不能有所作为。接下来作者又对祖国分裂产生悲叹:曾经衣冠相继的中原路上,如今却是一片荒凉,遍地战骨渐渐销蚀。统治者大兴清谈之风,借以掩盖他们的无能和懦弱。但词人的爱国热情依旧高涨:“夜半狂歌悲风起。听铮铮、阵马檐间铁。”此时词人好像又回到了年轻时与金兵作战的大年代,但这毕竟只是幻觉,取而代之的是无以复加的痛苦。末句“南共北,正分裂”便是造成作者如此痛苦的根源。
全词词人擅用比兴,设喻新异,想像独到,词中称赏的诗境之美,高冷绝俗,亦可看作词人所追求的某种美学境界。
度度思真赏,幽期邈始还。金行分此夜,桂子落何山。
座席清风里,人家灏气间。饮怀与吟兴,彻曙两非闲。
前朝学士有闻孙,能读家书习旧闻。远道不辞来上国,名山时为访遗文。
青毡次第还初观,白马联翩向暮云。遥忆精庐清夜永,一灯还与列斋分。
冥晦乾坤户,迷方何去从。禅枝迎怖鸽,钵水候眠龙。
铁浴兵前雨,铜崩劫后钟。灵山殊未散,清夜礼金容。
令子根苗裔,云水爱行步。顿觉了,希夷微妙明千古。
去尘寰历遍,香来都无伴侣。世人爱不爱,高真许。
达道完性命,永免轮回苦。隐福地,松峰霞洞自在处。
待养就、金铅玉汞,真无浊虑。六铢挂,始应过,三清举。
发萼九华隈,开跗寒露侧。氤氲非一香,参差多异色。
宿昔寒飙举,摧残不可识。霜雪交横至,对之长叹息。
法堂犹集鴈。
仙竹几成龙。
聊承丹桂馥。
远视白云峰。
风牕穿石窦。
月牖拂霜松。
暗谷留征鸟。
空林彻夜钟。
阴崖未辨色。
叠树岂知重。
溘此哀时命。
吁嗟世不容。
无由访詹尹。
何去复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