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景祐初余唱第归,入门逢尔正儿嬉。如何二十二年后,继得蟾宫桂一枝。
猜你喜欢
集霰群阴结,飞霙万寓低。乾坤豁开辟,方域露端倪。
广宇规茅藉,彫墙筑粉泥。山容包紫翠,壤色变玄黎。
筒葛来从越,冰纨制自齐。游欢慰枚马,猎兴助良奚。
饰貌沽珍粹,因方衒角圭。隙间巇可抵,行际道先迷。
沾服惊游雾,临渊怪饮蜺。调元思暖津,跧伏悯灵蠵。
几误乌成鹄,才分鹤处鸡。惨肤森若竖,堕指酷逾刲。
泽国水还袭,焦原足易栖。贫儒欣夜诵,季女戚朝侪。
舟楫胶藏壑,骅骝滑踠蹄。斲冰歌竞若,擿埴杖频携。
景幸人人得,诗从物物题。长吟歌真乐,安羡舞前溪。
一雨连旬日,朝朝守旧庐。有怀思志士,无语赋闲居。
买药妻多病,挑灯弟问书。鲸波犹未靖,酬世意何如。
树迎风斗。正帘外、新凉乍逗。雁过也、殷勤先问,两字平安有否。
记年时、分韵联吟,瑶阶待月同携手。向竹里弹琴,花前瀹茗,共羡神仙佳偶。
最难禁、分飞后。消瘦得、腰支非旧。镜中顾形影,凄红颦黛,丰姿憔悴难回首。
泪沾襟袖。听吟蛩似诉,哀音惨逼灯如豆。离魂一缕,入梦寻君细剖。
西原驿(yì)路挂城头,客散红亭雨未收。
君去试看汾(fén)水上,白云犹似汉时秋。
驿路在西原山上穿行,看起来就像挂在城头似的,那江边的送客亭,有送行人雨中依依惜别。
李判官,你到汾水上的时候,看看那里的云光山色,可还像汉武帝那个时代那样雄伟壮丽?
参考资料:
1、萧涤非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615-616
西原驿路:虢州城城外一个地方,北出黄河的驿路是由城外绕山而去。
汾水:河流名,发源于今陕西宁武,向西南流入黄河。汉时秋:汉朝的鼎盛时期。
此诗是送行之作。当时的虢州城,大抵依山而建。西原是城外一个地方。北出黄河的驿路是由城外绕山而去的。所以诗的开头,才有“西原驿路挂城头”的话。此句骤看是写景,城堞现出了一角,远处有重重叠叠的山,驿路在山上穿行,看来就像挂在城头似的;其实又是在叙事,点出送行题目。再把这第一句和次句连起来读,还可以看到一个雨中送客的场景。除了城堞耸峙,远山一抹,驿路蜿蜒之外,江边还有送客亭;雨景中又仿佛可以看见行人上路,主人殷殷相送。纯然以写景来叙事达情,却又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这是作者在摄取、提炼、表现三方面都下了力量的最好说明。
然而,这首诗不能看作是一般的送客应酬之作,诗人在诗中倾注的思想感情,要比单纯的送别友人深广得多。就在开元盛世一去不复返这样的背景下,诗人感慨遥深地写下了这两句话:“君去试看汾水上,白云犹似汉时秋?”话里隐藏着一段典故:有一年,汉武帝刘彻到河东(今山西地区)去,祭了后土之神,又坐船在汾水上游览、饮宴,高兴起来,做了一首《秋风辞》。有“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的话。汉武帝在位五十多年,是汉朝的鼎盛时期,而唐朝从贞观到开元一百多年间,国力之盛,比起汉武帝时有过之而无不及。安史之乱一来,却突然落得如此可悲的局面,诗人自然是不能不有所感触的。恰好李判官要到晋绛去,诗人于是含蓄地向朋友提出这样的探问,很明显,隐藏在这两句话后面的,是诗人对于唐帝国衰落的深沉的叹息。一种对国家命运深切关怀的激情,在诗人胸中激荡。有了这两句,就给这首送行诗平添许多艺术光彩。
我行白首仍千里,襟豁雄风上啸台。大鸟一鸣冲雾出,片云扶月渡江来。
洛中名士怀前辈,鲁国诸生愧隽才。惆怅不逢彭泽宰,黄花作意向谁开。
丰年稻熟村如画,南国莼生水亦香。官清便似居高品,任久长如在故乡。
树影不随流水去,荷香常带远风来。
废戍黄花旧,行缠白日休。兵戈馀孟蜀,厄塞控岐州。
苍壁雪云宿,青峰江水流。星台连故道,怀古动烦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