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愚溪之口湘江左,茅斋不小亦不大。
斋前看江江只流,江中望斋斋更幽。
两潘读书韵清壮,湘妃出听鱼吹浪。
大潘皎如鹤出林,小潘不减在沙金。
向来姓名到天府,市人莫笑渠尘土。
濯缨当属最闲人,两潘且弹冠上尘。
猜你喜欢
三湘迁客思悠哉。樽俎定常开。云雨未消歌伴,山川忍对离杯。
他年来此,贤侯未去,忍话先回。好在江南山色,恁时重上高台。
鹫岭东游霁景微,碧桃花外一莺飞。
樵夫不斫垂潭树,知有僧人挂搭衣。
染根著色谢天公,破睡犹禁一再风。
为此径须浮大白,老夫元自爱深红。
日落征途远,怅然临古城。
颓墉寒雀集,荒堞晚乌惊。
萧森灌木上,迢递孤烟生。
霞景焕余照,露气澄晚清。
秋风转摇落,此志安可平!
这是一首登临怀古之作。首联“日落征途远,怅然临古城”,紧扣题目,直抒胸臆。日暮时分,四野幽暝,纵目远望,路途还很遥远,诗人在怅然间,登临苍凉的古城,心情更加寂寥。一开篇诗人就借眼前实景的描写,渲染了一种萧瑟凄寂的氛围。正所谓“樵童牧竖,并皆吟讽”。他同类题材创作,如《郢城怀古》:“客心悲暮序,登墉瞰平陆”;《登叶县故城谒沈诸梁庙》:“总辔临秋原,登城望寒日。”都类此。
中间三联由首联生发,写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浑然一体。次联“颓墉寒雀集,荒堞晚乌惊”:衰败的城墙头,晚归的鸟雀、乌鸦聚集在一起悲鸣着,不时又阵阵惊起,“萧森灌木上,迢递孤烟生”。城下灌木丛的上空,升起袅袅炊烟。“霞景焕余照,露气澄晚清”:远处,高空的彩霞折射出夕阳的余照,原野的露气洗净了傍晚的昏暝,显得明媚一些。诗人内心的幽郁,似乎也得到一定的缓解。但一个“余”字,一个“晚”字,仍然抑郁着写景抒情的基调:“霞景”虽明艳,但毕竟是“余照”;“露气”虽清新,但毕竟是“晚清”。
经过中间三联写景抒情手法的精心铺垫,诗就自然地过渡到尾联的强烈抒情:“”意谓:肃杀的秋风固然可以使万物凋败,而我的心志岂能就此消失!结得极妙,呼应首联,如果说开始的“怅然临古城”,只是诗人淡淡的自我喟叹,抒发内心的惆怅落寞,那结束的“此志安可平”却是诗人对现实的强烈抗议。
此诗风格刚健,语言洗练,与魏征的《述怀》、虞世南的《结客少年场行》都是初唐诗坛不可多得的佳篇。
阒阚前头第一班,绝无烟火上朱颜。问渠何事长如此,不语行拖双玉环。
武原狂客闭关居,花外新传尺素书。重见伟长留撰述,不教元亮擅篮舆。
玉山暖映春风动,铁甲晴收水国虚。痛定较量流寓事,皋桥遗迹定何如?
风流扫地难挽回,二老人物似苏梅。时从花底饮落雪,醉卧沙头双玉罍。
平时交分心相许,晚岁相思各秦楚。孤山篱落固依然,纵有此花无此语。
周郎别去当有期,归来不复如瓜时。天应知客颇有恨,花亦忆君尚未迟。
我游东吴身是客,梦到江南与江北。安得马背如孤鸿,万里从君聊一息。
只今春草还萋萋,会须急唤王孙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