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西游今已十余年,更涉波涛路半千。
燕度玉京逢社雨,雁回金斗没晴烟。
一春箫鼓多成市,五色楼台半倚天。
我为思君忘不得,踏花须上北门船。
猜你喜欢
达者古来少,贪心竟莫医。
尘中何了日,梦里亦忙时。
富贵人无足,膏盲病不知。
黄金身外物,万事且随宜。
北船不到米如珠,醉饱萧条半月无。
明日东家知祀灶,只鸡斗酒定膰(fán)吾。
北来的粮船未到,近来米贵如珍珠,半月不知饱和醉,这肚子好萧条好清苦。
好在明天是祭灶日,难得这年末岁尾,东家宰鸡,烤肉,备酒,定会饷我祭肉醉一回。
参考资料:
1、陈祥耀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459-460
2、陈迩冬.苏轼诗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第二版):277
3、韩林元.历代名人谪琼诗选注.河南:河南大学出版社,1990:20-21
祀灶:祭灶神,古代五祀之一。
膰:古代祭祀用的烤肉。这里“膰”当动词“馈”,进食于人。
这首诗写诗人和儋州人民的深厚感情。起句写北方船只不到,儋州米价贵了起来,有“米珠薪桂”之慨。儋州当时耕种落后,产米很少,苏轼《和陶劝农六首》小序说:“海南多荒田,俗以贸香为业。所产杭稻,不足于食。”所以“北船不到”,米价高涨是必然的。次句写在上述情况下,诗人半月不得醉饱,这也是实况,参看他在儋州的其他诗作可知。后二句写第二天是东邻祭灶之日,他们和诗人感情极好,会以祭品相饷。膰,本义为祭肉,这里作动词用,指送祭灶品,即送“只鸡斗酒”。“只鸡斗酒”,语出曹操《祭桥玄文》,切合祭品,用典精当。上二句写诗人自己的窘况,也写儋州的环境;后二句写诗人对邻人的信赖,从一件具体小事侧面反映他和儋州人民感情的深厚。这首诗的成功之处是以直截之笔写真率之怀。它直写诗人的渴酒思肉,直写对邻人送酒肉的期待,毫不掩饰,毫不做作,正如纪昀所评的“真得好”。诗写求酒肉,又写得这样真而不鄙。是否不鄙,就要看其“全人”,有待于“知人论世”了。
云阁绮霞生,旗亭丽日明。尘飞三市路,盖入九重城。
竹叶当垆满,桃花带绶轻。唯见争名利,安知大隐情。
冶城西北似村家,每共寻春到日斜。
闻说春来花更好,为怜无伴懒看花。
雨色岩花入牖斜,城中风景似山家。横琴不奏朱弦调,对菊惟看白玉花。
金碧辉辉映玉台,百花丛里五云堆。感恩稽首臣何祝,愿捧年年万寿杯。
公生百载下,学契五峰心。
崇鼎屹重器,洪钟希太音。
词源擅翻海,句律善舂金。
材古谁人识,清歌和惨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