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脱略纷华自妙年,秉心端喜事金仙。终期象驭超三界,不羡鹏程越九天。
考疏穷经心尚壮,依仁据德节尤坚。秋风陡起庭闱念,聊寄脩江一叶船。
猜你喜欢
洞口车轮欲去地,江山风物动光辉。
不须猿鹤相惊怨,自是君王未放归。
闻说瑶池事渺然,那知此地有飞仙。
玉皇妙曲人何在,金鼎灵丹世莫传。
漫写风姿□俗眼,空余窟室奉炉烟。
何时了却公家事,一洗尘襟访洞天。
年少遨游京国,翩然又念家山。调得养花心手,枯荣开落人间。
的(dí)历(lì)流光小,飘飖(yáo)弱翅轻。
恐畏无人识,独自暗中明。
灵巧的身躯发出微弱的光芒,纤弱的翅膀轻轻飘动。
只怕没有人认识自己,独自暗中飞来飞去发出光明。
参考资料:
1、郭彦全,石惟英编著.千首少儿古诗选译【M】.职工教育出版社,1989.11.第78页
2、王定祥,黎时龙编著.唐人咏物绝句评注选绎【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2.12.第55页
3、周锡卿,施丁,周用宜编著.唐诗书画新编动物百态【M】.北京:团结出版社,2006.06.第400页
萤:昆虫,身体黄褐色,触角丝状,腹部末端有发光的器官,能发带绿色的光。的历():小粒明珠的光点,灵巧微弱的样子。流光:闪烁流动的光芒。飘摇:飘飘摇摇,很不稳定的样子。
畏:怕。
这是一首清新淡雅的咏物诗,作者借咏流萤表达了物虽小而不碍其光华的哲理,同时又借物自喻,寄寓身世之感。因有所寄托,因而别具情致。
此诗前两句从流萤的飞翔之形、发光之态的角度开始写,“流光小”与“弱翅轻”衬托出了萤火虫的弱小。这种手法,有点类似唐朝李嘉的《咏萤》:“映水光难定,凌虚体自轻。夜风吹不灭,秋露洗还明。向烛仍分焰,投书更有情。犹将流乱影,来此傍檐楹。”此诗通过萤火水上轻舞、空中展翅、风吹不灭、露洗还明、输光伴夜读、流连在楹檐等形象的刻画,突出了其飞翔之姿、发光之征。但虞世南的诗并不以绘形为目的。诗的三、四两句则由表及里,一下子窥视到萤的内心世界:“”多么顽强的个性,多么可贵的追求,尽管自己的生命弱小,但它不甘默默无闻,不愿自暴自弃,偏要在暗夜中闪光,顽强地表现自己的存在,执著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样,那出现在读者眼前的萤火,就不是一只小小的飞虫,一个微不足道的生命,而是一个活生生的精灵,一个个性独特、胸怀不凡的刚毅之士,其伟岸形象,令人肃然起敬,又促人深思猛省。
《老子》云:“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意思是说,道虽然是无名而质朴的,很小不可见,但是天下谁也不能降服它,令其称臣。人生在世,应该努力进取,刻苦学习,即使先天条件不足或有所限制,但是无碍于人通过后天努力获得学识。这首小诗也即阐述了这种积极向上的人生哲学。
握手踟蹰惜鬓丝,且先呼酒后论诗。文章李益难终贱,兄弟岑参并好奇。
佩玉享来元自蔡,颔珠投罢即称随。青油幕下堪移日,玄武峰头合后期。
折节客惊麇子地,跳梁人忆虎丘时。年光并得偏吾老,春色从公到汝迟。
但是词人阳九过,无妨物态暮三疑。欲酬荃蕙须防化,莫遣东风道上吹。
去年风雨正月七,犹与病人同此日。今年秫陵多光辉,此日犹是人成非。
中庭紫荆渐老丑,一半犹青半枯朽。纵青能得几时荣,憔悴侵寻解怜否。
杜陵野老双鬓星,蜀州人日感凋零。听歌黄鸟已垂泪,何况枝头啼鹡鸰。
劳生著意在荣观,炊熟黄粱万虑宽。
溢目琴书聊自乐,半窗风月不吾悭。
从谁更觅安心法,回首几经行路难。
料想已成同水镜,任他胸次九疑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