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古瓷大碗今无有,特地凶年洗出来。
满著十分牛乳粥,客思吃尽鬼神猜。
猜你喜欢
我本汉家子。
将适单于庭。
辞决未及终。
前驱已抗旌。
仆御涕流离。
辕马为悲鸣。
哀郁伤五内。
泣泪沾朱缨。
行行日已远。
乃造匈奴城。
延我于穹庐。
加我阏氏名。
殊类非所安。
虽贵非所荣。
父子见凌辱。
对之惭且惊。
杀身良未易。
默默以茍生。
茍生亦何聊。
积思常愤盈。
愿假飞鸿翼。
弃之以遐征。
飞鸿不我顾。
伫立以屏营。
昔为匣中玉。
今为粪土英。
朝华不足欢。
甘为秋草幷。
传语后世人。
远嫁难为情。
朝与周人辞,暮投郑人宿。
他乡绝俦(chóu)侣,孤客亲僮仆。
宛洛望不见,秋霖(lín)晦平陆。
田父草际归,村童雨中牧。
主人东皋(gāo)上,时稼绕茅屋。
虫思机杼(zhù)悲,雀喧禾黍熟。
明当渡京水,昨晚犹金谷。
此去欲何言,穷边徇(xùn)微禄。
早晨才辞别了洛阳,傍晚就到郑州投宿。
异乡已没有自己的伴侣,孤单客子自然和僮仆亲睦。
洛阳城已经看不见了,秋雨连绵晦暗了平陆。
老农从青草丛生的地边归来,村童还在濛濛细雨中放牧。
主人家住东边肥沃水田地,该收获的庄稼环绕着茅屋。
蟋蟀欢鸣织机声响,麻雀喧噪谷物正熟。
明天将要渡过京水,昨晚却还住在金谷。
这一去还想说些什么呢?到边远之地挣份薄禄。
参考资料:
1、邓安生等.王维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27-29
2、彭定求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288
周人:洛阳人,洛阳为东周都城。郑人:郑州人,郑州春秋时为郑国都城。
俦侣:伴侣,朋辈。
宛洛:二古邑的并称。即今之南阳和洛阳。常借指名都。秋霖:秋日的淫雨。
田父:老农。
东皋:水边向阳高地。也泛指田园、原野。
思:一作“鸣”。机杼:指织机。悲:一作“休”。
京水,源出荥阳县高渚山,郑州以上称为京水,郑州以下称为贾鲁河。晚:一作“夜”。金谷:古地名。在今河南省洛阳市西北。金谷原为晋代富豪石崇花园,此处代指昔日繁华。
穷边:荒僻的边远地区。徇:营求。
“他乡绝俦侣,孤客亲僮仆”,这四句交待路途情况。早上与周人辞别,晚上在郑州寄宿,离开亲人,越来越远了,一种凄凉的孤独之情油然而生。在这寂寞的旅途中,与诗人相亲相近的只有那随身僮仆了。这后两句摹写人情极真,刻画心理极深,生动地表现出一种莫可名状的凄清。唐末崔涂诗“渐与骨肉远,转与僮仆亲”(《巴山道中雨夜抒怀》)就是由这两句脱化而出。
接下来八句由记叙、议论转为写景。诗人将这种凄清孤独的感情外化为具体可感的“雨中秋景图”:“虫思机杼鸣,雀喧禾黍熟。”南阳、洛阳在视线中已逐渐模糊、消失,空阔辽远的原野笼罩在霏霏的霪雨、蒙蒙的烟气之中。村头,田父荷锄踏青而归,牧童短笛声声,怡然自得,村东水边高地上的主人家环绕在一片油绿鲜亮的庄稼中。还有悲鸣的秋虫,摇动的机杼,喧嚣的雀鸟。
诗的最后四句又由写景转为直接抒情。“明当渡京水,昨晚犹金谷”。这两句是说:“我昨天还在繁华的洛阳,而明天就要去偏远的郑州了。”句意和头二句“朝与周人辞,暮投郑人宿”前后呼应,既体现出感情的凝聚、深化,给人以极大的艺术感染力;另一方面又开合有度,收放自如,浑然一体。“此去欲何言,穷边循微禄”是指为了微薄的俸禄而到穷僻边远的地方去。这二句话感情深沉、情韵丰厚而不作平白直露的激越之语,在自嘲中流露出更深沉的忧郁——情到深处人孤独。
全诗在征途愁思中以简淡自然之笔意织入村野恬宁景物,又由恬然的景物抒写宦海沉浮的失意、苦闷和孤独。全诗诗情与画境的相互渗透、统一,最后达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妙境。
罗袖动香香不已,红蕖袅袅秋烟里。
轻云岭上乍摇风,嫩柳池边初拂水。
渺渺平川百草空,于菟出没势偏雄。气凌猛骑应难搏,身毙彫弓计已穷。
日色苍凉沙碛外,天威炫赫塞垣中。臣民共仰龙颜喜,神武由来孰与同。
天!
休使圆蟾照客眠。
人何在?
桂影自婵娟。
黄流日夜向南风,道出封丘处处逢。
紫盖黄旗在湖海,故应河伯欲朝宗。
老鸦林,水塘铺,夷寇劫商断行路。人不行,蔓草荒,官道变为蛇虺场。
今日再逢太平日,冷场来往由康庄。何年始,昔年巳酉今壬子。
竹嘂金拆声相闻,九哨连连矗云起。老鸦革其音,水塘复清泚。
商歌旅舞一千里,云谁之思郝御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