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四郊飞雪暗高城,北风怒号天杳冥。将军宅中昼击鼓,哀筝鸣笛罗后庭。
我时冻吟在西野,忽见将军送书者。开书读罢喜即行,邀我入门方下马。
凝辉绚素开帘栊,流风回霰满堂中。青毡帐高雪不湿,兰灯夜照氍毹红。
卿家父子皆好客,能留对雪欢今夕。已看称寿奉千金,况复徵歌出双璧。
梁园宾客多交游,谢家兄弟尽风流。古人胜事长已矣,吾辈优游亦尔俦。
猜你喜欢
露浥秋英湿晓阴,小坡新斸伫幽寻。似欺兰畹方披羽,聊对风卮旋屑金。
采采绕篱吟欲就,垂垂压帽醉难任。使君致主唐虞了,三径无忘此日心。
三月风光遍海埏,谁家园里棹觥船。一身燮理三杯内,万古乾坤半醉前。
几度寄书言自爱,何人挈榼荷相怜。自从托契中山后,却笑他仙是鬼仙。
玉盘寸断葱芽嫩,鸾(luán)刀细割羊肩进。不敢厌腥臊(sāo),缘君亲手调。
红炉赪(chēng)素面,醉把貂裘(qiú)缓。归路有余狂,天街宵踏霜。
精美的盘中嫩葱都是一寸来长,精致的宝刀切割好了羊肉。不敢埋怨羊肉腥,因为这是你亲手为我烹调的。
温暖的火炉映着酒醉的脸庞,乘着酒醉,把身上的毛皮大衣脱掉。我踏着京城里的街道,在这回去的路上仍然带着几分醉意。
参考资料:
1、叶嘉莹,安易编著.王国维词新释辑评:中国书店,2006.1:第372-373页
2、王国维著;山有扶疏编.一生最爱人间词为伊消得人憔悴附人间词话:天津教育出版社,2012.08:第70页
玉盘:盘子的美称。鸾刀:刀环有铃的刀。羊肩:羊腿。进:献上。腥躁:泛指生肉的气味。
红炉:烧得很旺的火炉,此当指火锅。赪素面:使素面变红。赪,红色。素面,不施脂粉之天然美颜。貂裘:貂皮制成的衣裘。缓:宽松,此指把外衣脱下。天街:京城街道。
第一句和第二句,作者在开头一句就用了古代的典故以赞美对方的手艺并略免轻供保薄之嫌。洁净如玉的盘中摆着又白又嫩的葱段儿,首先就给人一种精雅漂亮的印象;“寸断葱芽”令人联想到女性做事之有规矩、有尺度。细切“羊肩”,体现了女主人礼貌待客之道。
第三句和第四句,进餐中带有情义,寄情于伊人之“亲手”,突出了对女主人的尊敬之意。
第五、六句,写当炉喝酒进餐的豪情,体现了词人晚餐的愉快和宾主间的融洽,人物刻画细致,见神态。简体字中将“面”、“麺”并为一“面”字,在表述和传达方面造成许多误会和混淆,实甚不当。此处“素面”因“红炉”而微微泛红(“赪”),越发显得娇媚。此处只是表达了作者吃得高兴的意思。
最后两句写“归路”兴且不浅。从那个“馀”字可以看出,作者所要强调的还不是归路上的狂而是酒宴上的狂;这个“狂”字,暗地里有一种模仿魏晋士人那种不拘礼法的作风之意。从“红炉”的室内走上“踏霜”的“天街”,这里边便有了一种从暖到寒、从醉到醒的感觉,而这种寒冷与清醒的感觉,正好成了刚才晚餐时那种耽溺与任纵之情绪的一个反衬。
词中作者欲为男子制作一幅风俗素描,便借女子的双眼作为观察点,串起所要表达的景象,这叫爱情线索,符合作者那瑰丽温馨的词风要求。
身贱与心违,秋风生旅衣。久贫辞国远,多病在家稀。
山暝客初散,树凉人未归。西都万馀里,明旦别柴扉。
寂寞春风旧柘枝,舞人休唱曲休吹。鸳鸯钿带抛何处,
孔雀罗衫付阿谁。画鼓不闻招节拍,锦靴空想挫腰肢。
今来座上偏惆怅,曾是堂前教彻时。
园圃正萧然,行吟远泽边。
风惊初社后,叶坠未霜前。
衰草衬斜日,暮云扶远天。
何当见真象,止可入无言。
沙河岸边秋草白,枣阳城头落日黑。老兵辛苦践更来,林下税车聊一息。
黄芦飒飒中夜鸣,伥鬼叫啸悲风生。虎饥得人怒不置,妇急徒手危相争。
直前死力持虎足,呼儿进刀屠虎腹。但知有夫岂知虎,视之何殊机上肉。
当时一击宁顾躯,惊魂碎骨仍携扶。九原瞑目已无憾,旧血勿湔身上襦。
千秋节义传乡闾,我犹胆怯见画图。健妇果胜一丈夫,向来冯妇有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