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念尔忧居日,山栖不到城。下帷如董传,闭户即孙生。
苫块冰霜重,鲲鹏羽翼成。人言尔似舅,潦倒愧贤甥。
猜你喜欢
遑(huáng)遑三十载,书剑两无成。
山水寻吴越,风尘厌洛京。
扁(piān)舟泛湖海,长揖(yī)谢公卿。
且乐杯中物,谁论世上名。
栖栖遑遑三十年,文名武功两个都没有有所成就。
去吴越寻觅山水,厌倦洛阳京都满眼的风尘。
乘一叶小舟去泛游镜湖,向谢灵运致敬作个长揖。
姑且享受杯中美酒,为什么要计较世上功名?
参考资料:
1、王亚玲主编.中华诗词实用大百科:长春出版社,1995年01月第1版:第1350页
遑遑:忙碌的样子。出自《列子》“遑遑尔竞一时之虚荣”。
吴越:今江苏、浙江地区,是古代吴国和越国所在地。风尘:比喻世俗的纷扰。洛京:又称京洛,指洛阳,是唐朝东都。
扁舟:小舟。长揖:古人拱手为礼称揖,作揖时手自上至极下称长揖。“长揖谢公卿”是委婉表示自己不屈服于权贵。
杯中物:指酒。借用陶渊明《责子诗》中“且进杯中物”句意。谁:何,哪。这里的用法与指人的“谁”不同。论:计较。
诗头两句回顾自己的过去。“遑遑三十载”,诗人此时四十一岁,自发蒙读书到举成数为三十载。“书剑两无成”,诗中用以自况,说自己三十多年辛辛苦苦地读书,结果一事无成,实是愤激之语。
“山水寻吴越,风尘厌洛京”,两句前后倒装,每句句中又倒装。本来是因为“厌洛京风尘”,所以“寻吴越山水”。一倒装,诗句顿时劲健,符合格律,富于表现力。一个“厌”字,形象地表现出诗人旅居长安洛阳的厌烦心绪。诗人在长安是求仕,从他在洛阳与公卿的交往看,仍在继续谋求出仕。但是,半年多的奔走毫无结果,以致诗人终于厌烦,想到吴越寻山问水,洗除胸中的郁闷。“扁舟泛湖海”是“山水寻吴越”路线的具体化。
诗人乘船从洛阳出发,经汴河而入运河,经运河达于杭州(越中)。诗人计划要游太湖,泛海游永嘉(今浙江温州),因此湖海并没有叙述过多。公卿,指达官显贵。古代百姓见公卿要行叩拜的大礼,而诗人告别他们却用平辈交往的礼节——长揖,作个大揖,表现出诗人平交王侯的气概。诗人“长揖谢公卿”表现的是他一生为人傲岸。诗人并不因为求仕失意,就向公卿摇尾乞怜,因此李白说他“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赠孟浩然》)。
“且乐杯中物”是借用陶渊明的《责子诗》“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末尾两句暗用张翰的话:“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即时一杯酒。”(《晋书·文苑·张翰传》)大意说:“我且喝酒乐我的,管他什么名不名。这也是愤激之辞。诗人素有强烈的功名心,希望像鸿鹄那样搏击长空,一展宏图。但是,怀才不遇,不被赏识,报国无门,只好去游山玩水。
这首诗词诗人原本满腹牢骚,但表达时处处自怨自艾,而流落不偶的遭际却不言自明。中间两联扣题,实写自洛赴越,把洛阳与吴越联系起来。中间两联意思连接很紧,首尾跳跃很大。首联总结自己勤勉失意的一生,尾联表明自己对人生的态度。诗人辞别洛阳前往吴越,目的纯粹是为了去寻求名山佳水,想在自然山水中忘掉世俗,找到归宿。孟浩然虽然一生布衣,但心中进与退、仕与隐的矛盾一直存在,并且延续到晚年。但这首诗却干净利落地摈弃尘俗,不论功名,是他特定时期真实心情的写照。
感子至意,托辞西风。
吾生一尘,寓形空中。
愿言谦亨,君子有终。
功名在子,何异我躬。
每惭不学忝曾孙,幸拜貤恩及九原。乡国君封兰检绚,里闾母范柏舟存。
百年先志赍长夜,今日天光照一门。南望故阡鄱水上,白虹隐隐拥鱼轩。
儒冠蔼蔼从平津,东阁由来盛众宾。
终始何法忘教育,高卑曾不问疏亲。
共陪樽俎无虚日,空喜豀山得主人。
白雪屡歌殊未知,自知羞愧后车尘。
天厩马,神龙姿,目如明星耳如锥。拳花鬉毛云陆离,扬鬐掉尾赪虹飞。
天厩马,闲且骄,絷以青丝勒以鏣。渴不得饮瑶池泉,饥不得食琼田苗。
豆粟不实中肠枵,口不能语足屡蹻。天厩马,壮且武,食主之食须报主。
莝秣失时,罪在牧圉。无如宋牂怨不得嚼咀,丧厥元戎殄师旅。
天厩马,尔不闻。赵国廉将军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据鞍走若云。
北斩栗腹西拒秦,负荆谢蔺不为身,至今天下称良臣。
又不闻汉季刘荆州,有牛千斤角曲觓,啖食十倍于常牛,负重不若一牝麀。
老蹒度江俘楚囚,骨肉解割庖刃游。天厩马,饱尔食,草间封狼逭诛殛,威弧拨剌矢不直。
嗟尔神骏须尽力,他年定遇田子方,枥上优游终主德。
家在龙沙弱水东,朅来尘世笑春风。都将天外蓬壶景,漏作人间画手工。
玉腕雪回犀管细,宝煤香散凤绡空。只应大地山河影,常记飞鸾下月中。
土室融融曙色,山窗晏晏春眠。东风和气满壶天。
依约镜奁初展。
晴散茅檐云彩,暖浮纸帐香烟。一枝花影弄婵娟。
染就素罗团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