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三年渴思玉山泉,濯足盘陀一爽然。寒漱石根鸣决决,光摇云影静娟娟。
诸贤好作山阴会,老子仍工水底眠。汲得一瓢城里去,霈为甘雨洒炎烟。
猜你喜欢
赏心多与宦情违,三载来游一日归。树下杯行殊草草,水边人去更依依。
郊原却略青骢度,天水苍茫白鸟飞。回首青山应笑我,漫将尘土涴苔衣。
出郊风物两閒间,眼底江南顿觉还。金阙五云浮王气,玉亭千古识龙颜。
地除扬子应无水,天尽中原合有山。何事宋家三百载,只披图志望㠝岏。
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
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
弟妹萧条各何在,干戈衰谢两相催!
此诗是大历二年(767)重九日杜甫在夔州登高之作。诗人联系两年来客寓夔州的现实,抒写自己九月九日重阳登高的感慨,思想境界和艺术造诣,都远在一般登高篇什之上。
首联表现了诗人浓烈的生活情趣。诗人在客中,重阳到来,一时兴致勃发,抱病登台,独酌杯酒,欣赏九秋佳色。诗人酷好饮酒、热爱生活的情态,便在诗行中活现。
颔联诗笔顿转。重九饮酒赏菊,本是古代高士的传统,可是诗人因病戒酒,虽“抱病”登台,却“无分”饮酒,遂也无心赏菊。于是诗人向菊花发号施令起来:“菊花从此不须开”!这一带着较强烈主观情绪的诗句,妙趣神来,好像有些任性,恰好证明诗人既喜饮酒,又爱赏菊。而诗人的任性使气,显然是他艰难困苦的生活遭遇使然。这一联,杜甫巧妙地使用借对(亦即沈德潜所谓“真假对”),借“竹叶青”酒的“竹叶”二字与“菊花”相对,“萧散不为绳墨所窘”(《诗人玉屑》),被称为杜律的创格。菊花虽是实景,“竹叶”却非真物,然而由于字面工整贴切,特别显得新鲜别致,全联遂成为历来传诵的名句。
颈联进一步写诗人瞩目遐思,因景伤情,牵动了万千愁绪。诗人独身飘泊异地,日落时分听到一声声黑猿的啼哭,不免泪下沾裳。霜天秋晚,白雁南来,更容易触发诗人思亲怀乡的感情。诗中用他乡和故园的物候作对照,很自然地透露了诗人内心的隐秘:原来他对酒停杯,对花辍赏,并不只是由于病肺,更是因为乡愁撩人啊!
尾联以佳节思亲作结,遥怜弟妹,寄托飘零寥落之感。上句由雁来想起了弟妹音信茫然;下句哀叹自己身遭战乱,衰老多病。诗人一边诅咒“干戈”象逼命似的接连发生,一边惋惜岁月不停地催人走向死亡,对造成生活悲剧的根源──“干戈”,发泄出更多的不满情绪。这正是诗人伤时忧国的思想感情的直接流露。
此诗由因病戒酒,对花发慨,黑猿哀啼,白雁南来,引出思念故乡,忆想弟妹的情怀,进而表现遭逢战乱,衰老催人的感伤。结尾将诗的主题升华:诗人登高,不仅仅是思亲,更多的是伤时,正所谓“杜陵有句皆忧国”。此诗全篇皆对,语言自然流转,苍劲有力,既有气势,更见性情。句句讲诗律却不着痕迹,很象在写散文;直接发议论而结合形象,毫不感到枯燥。写景、叙事又能与诗人的忧思关合很紧。笔端蓄聚感情,主人公呼之欲出,颇能显示出杜甫夔州时期七律诗的悲壮风格。
千人凑座雨天花,片石虽顽识当家。
万境俱空非有相,漫留尘迹与人夸。
怪尔缘狂谪,书来转更狂。一官任湖海,十口厌文章。
后进吾俱畏,浮名众亦妨。不须歌九辨,春雪满三湘。
瓯骆旧游留玉尺,刍尼吉语协金钱。新来瘴岭千层翠,回首江山九姓船。
枫叶夜舷同瑟瑟,藕花朱盖共田田。遥知羁旅兼怀古,立马苴兰起暮烟。
平居厌城郭,具舟泛清汝。
蓝光一水远,铁色两崖古。
日华动中流,沙纹乱前渚。
湍鸣达公桥,草绿襄王墓。
园英拥流沫,风叶堕残雨。
停桡弄山泉,扶杖过花坞。
澄潭数乱石,断石横颠树。
泳波鱼鬣舒,闯穴蛙首怒。
冲云一雁远,唼荇群鸥聚。
村间桑枯春,川阔牛羊暮。
回头绿树失,卷幔青峰露。
寻幽恣盘桓,泊浅屡回互。
灵草不知名,珍禽啼在处。
夕阳散鸣鸠,荒阡拱游兔。
挽缆谣歌童,簪花立田妇。
高歌客自如,归涉人相负。
青蒲戢戢生,紫燕翩翩度。
云烟波底明,井邑林外睹。
欣逢闾里旧,愧乏鸡黍具。
揣水荐泛鳞,掘石羞山茹。
绕塘梅实绿,冒桂禽壳素。
我巾聊一颓,石榼烦屡注。
朱樱出芳林,紫笋侑雕俎。
高篇烂珠璧,至乐谢钟鼓。
嗟予性本隘,于世事皆鲁。
便欲弃簪裳,归去事田圃。
肆意山水乐,脱身尘埃苦。
此适诚足尚,斯言未宜遽。
圣神拱岩庙,贤俊毕珪组。
如君之所怀,于时当有补。
高文赞皇猷,大论宁国步。
无为五斗卑,遂屈万里举。
明心在知己,汗颜愧虚誉。
时方索大鼎,胡为炫康瓠。
富贵固众欲,非望久自阻。
圣贤有遗方,戮力期共赴。
尝闻曰中庸,曾不滞出处。
进当泽生民,退则守环堵。
所求义与此,要在身不污。
愿无废吾言,于道其可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