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既上桐江台,复弄桐江钓。不食桐江鱼,不怕严光笑。
衣巾人笑侬,羊裘终未了。堂堂范公碑,千古称独妙。
猜你喜欢
人生有至乐,莫若江湖中。
千钱买短(左舟右付),青箬织孤篷。
潮生鼓棹去,烟波浩无穷。
长歌送夕阳,回首万事空。
伴钓君已奇,我乃真钓翁。
君出羊裘家,散人亦吾宗。
一见即定交,正以气味同。
何时溪庄路,共醉芦花风?
先生天下士,小隐郭东村。甃水缘开径,楹山对掩门。
士风宁近洛?川姓不离樊。樽俎心虽间,衣冠口已喧。
亦欲西流去,相寻素浐边。多应百年术,少见一人传。
生事空芝术,心期托蕙荃。明当询大药,畏子不论钱。
冰骨清寒瘦一枝。玉人初上木兰时。懒妆斜立澹(dàn)春姿。
月落溪穷清影在,日长春去画帘垂。五湖水色掩西施。
澹:也写作“淡”。
“冰骨”两句,绘出屏中梅树之貌。两句脱胎于成语“冰清玉洁”,赞梅树之格调高雅。“木兰”,即木兰舟的省称。此言自己在观赏了友人的舟中梅屏后,感受到屏中梅枝玉骨冰清傲霜斗寒般的气质。“懒妆”一句,以梅拟人,写出梅枝的神韵。此句也是从林逋《山园小梅》诗“疏影横斜水清浅”句中化出,赞屏中梅枝活似佳人之天生丽质,虽懒于梳妆打扮,然淡然而立,尽占春色,不愧为“东风第一枝”之称。此亦是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琢”赞梅枝也。
“月落”两句,紧扣上片结句而生发开去。林逋《山园小梅》有“暗香浮动月黄昏”句,词人另辟蹊径,写自己对月落后溪边梅枝的感受:月儿虽然已沉没在小溪的尽头,梅枝的倩影却能长留在溪畔。此非影留,实是词人感情所系也。接着词人转而写实,言日长天久春天也会过尽,然而绘有“东风第一枝”的梅屏,却长留在舟中。“五湖”句,既点出“舟”字,也复赞梅屏。“五湖”,即太湖。西施曾从范蠡游五湖,此言李中斋小舟载着的梅屏,在千顷太湖的水色掩映下如西子之畅游五湖般的更显婀娜多姿。全词紧扣“舟中梅屏”,拟人状物反复咏叹,形神皆备,根本没有“用事下语太晦,人不可晓”(沈义父《乐府指迷》)之病。
云起常从马足,风来或送猿声。一道红泉树杪,泠然挹濯神清。
岁事无多腊近残,谢渠飞屑破天悭。
褥祠空愧兼旬力,造物惟消一夜间。
是则化工端有意,要于官政亦相关。
雪催诗后诗催雪,更欲堆盐满四山。
辰阳太守念王孙,远谪沅溪何可论。
黄鹤青云当一举,明珠吐著报君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