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退鹢南飞趁晚风,休将形迹论穷通。玉还荆国犹堪宝,瑟向齐门岂未工。
捧日自应怀冀北,看云谁复忆江东。陆家兄弟今犹古,预识他年事业同。
猜你喜欢
开尽梅花半欲残,两株晴雪作双寒。
团栾遶树元无见,只合池亭隔水看。
双剑倚秋汉,孤城瞻碧岑。岳连吴楚阔,光合斗牛深。
胜地千岩壑,长江一带襟。州图增杀气,愁眼倦登临。
银汉澄澄夜易徂,华筵杯斝转相纡。不知朱履门前客,取醉饶君入幕无。
去起十里路盘纡,幽径平罔驾不舆。
认得鹅湖山下路,绿松岩畔拥僧庐。
崆峒嵯峨入紫冥,中有至人云广成。呼吁元化为气母,偃仰天地同长生。
昔日轩皇御八荒,谓言得仙贵可忘。万乘亲过岩穴下,頫首不敢窥藜床。
洪言如钟剖玄旨,金液融光化尘滓。白日骑龙登绛霄,下视六宫如敝屣。
海变陵迁春复秋,瑶台金阙漫悠悠。云谁象外得真悟,东海隐君秦少游。
隐君颜色少如童,八表冥冥睇远鸿。桃花洞口人烟静,橘树州边岁事丰。
广成仙,今安在,青山拂石长相待。何时招手一归来,鹤驾飘飘度云海。
同寅两载意何倾,不是人间儿女情。
嫉恶吾方欠隐忍,鉏奸君亦太分明。
是非烈日秋霜劲,利害浮埃抹电轻。
临别一言何所赠,做人须做十分成。
百里西风禾黍香,鸣泉落窦(dòu)谷登场。
老牛粗了耕耘债,啮(niè)草坡头卧夕阳。
阵阵西风,吹过平原,带来了禾黍的芳香;溅溅流泉,泻入沟渠,打谷场上一片繁忙。
只有它经过了一年辛勤耕耘的老牛,闲适地躺在山坡上,嚼着草,沐浴着金色的夕阳。
参考资料:
1、赵山林,潘裕民.桃李春风一杯酒——宋诗经典解读:中西书局,2009-10-1:第141-142页.
2、缪钺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12(2012.7重印):第493-494页.
3、缪钺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12(2012.7重印):第1473页.
禾黍:禾与黍。泛指黍稷稻麦等粮食作物。鸣泉:淙淙鸣响的泉水。窦:此指水沟。
了:了却。啮:同“嚼”,啃、咬。原作“齧”。
这首诗很像一幅古代农村风俗画。据钱钟书《宋诗选注》,清初著名画家恽格(寿平)曾借此诗题画。
首句“百里西风禾黍香”,大笔勾勒出农村金秋季节的画面。诗人或骑马、或乘车、或登高,放目四野,百里农田尽收眼底。那结满累累果实的稻谷黍粱,在西风吹拂下,波翻浪涌,香气袭人。面对此境,诗人为之深深陶醉。
“鸣泉落窦谷登场”一句,诗人收束目光,由阔大之景集中到泉水沟窦和一派繁忙景象的打谷场上。“鸣泉落窦”是眼前所见。淙淙流泉落于溪潭之上,发出清越的响声,与打谷场上繁忙的声响交杂一起,构成一幅喜人的农村秋景。李文渊《赋得四月清和雨乍晴》有“熏风到处田禾好,为爱农歌驻马听”之句,虽然写的是春景,但意境与此诗颇有相同之处,可以互相参阅。
“”诗人的目光离开了繁忙的谷场,注目坡前,看到了刚释重负、横卧坡头啮草的老牛。这是一幅非常富有农村特色的画面:其景致的野朴,其风韵的淡远,传神写照。诗的主旨是通过对老牛的赞赏,抒发长期蕴积胸中的郁闷之情。诗人仕宦的坎坷,官场生活的劳苦,就如同老牛的“耕耘之债”一样。然而老牛的役债终有了结的时日,而他也希望尽早了却役债、像老牛那样释却重负、舒闲一下长期疲惫的心灵。
古人描写农事、抒发感怀的诗有不少。如王维“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新晴晚望》);元稹“农收村落盛,社树新团圆”(《古社诗》);欧阳修“田荒溪流入,禾熟雀声喧”(《陪府中诸官游城南》);朱熹“农家向东作,百事集柴门”(《残腊》),但都不如孔平仲此诗抒情之深沉。
这首诗风格清新自然,尽管用意深,却如同随意写来,不加雕琢,一切全在有意无意之间随意点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