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围城主战一书生,南渡公来庶可成。十事何当留僭伪,千言那得罢和盟。
霄宫已废军民政,宁寺徒兴卉木情。一代伟人空濩落,陈欧热血岂堪平。
猜你喜欢
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入春已经七天了,离开家已经有两年了。
回家的日子要落在春回大地北飞的雁群之后了,但是想回家的念头却在春花开放以前就有了。
参考资料:
1、程千帆.《古诗今选》:凤凰出版社,2010:第124页
入春才七日:即人日。把春节当成春天开始,故言“入春”。
落:居,落在.....后。思:思归。传说鸿雁正月从南方返回北方。
这是一首思乡诗。诗的一开头,即以工整的对仗交代了时令及离家的时日。开头二句,诗人淡淡地说出一个事实:“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笔调平淡,似乎不带什么感情,然而低吟之际,就会感觉到一股苦涩的思乡之情弥漫在字里行间。“入春才七日”好像诗人在核对一个事实:今天是正月初七,是新年的第七天。然而一个“才”字,则透露出诗人的满腹心事。诗人正在屈指计日,在作者的主观感受中新年已过去很久了,但是仔细一算,诗人只能不禁失望地说:原来入春才七天呀!——表现出作者对时间缓慢的感慨。“离家已两年”一句也说得平平淡淡,好像不带什么感情,但是将“入春才七日”与“离家已两年”连在一起吟诵细品,可以感觉到一股无可奈何的帐惘之情弥漫在字里行间。诗人在客居生活中过了“春节”,进入了第二年。到了“人日”,入春不过才七天,不能算长。但从旧年到新春,已经跨了两个年头,因而可以说“离家已二年”。“二年”既是客观事实,又是主管感受。将“才七日”和“已二年”作了一个对比,短短的七日已让人难以忍受,离乡两年的岁月又是怎么样熬过去的呢!这两句平淡质朴的诗句中表现出诗人度日如年的心情。
后二句说春花未萌发之时,思归之念已经发动。传说鸿雁在正月里从南方飞回北方,因此在后两句中作者借这个传说来抒写自己思归急切的心情。在这个春天到来之前,他就盘算着回乡了,即“思发在花前”;可是现在新的一个春天已到来,眼看着春草将绿,春花将开,成队的鸿雁从头顶掠过,飞回北方,诗人却无法归去,所以说“人归落雁后”。这两句运用了对比手法,以归落在雁后、思生于花前对比。诗人清醒地估计到,不可能很快回去,但只愿落在春来即行北归的大雁之后,不肯把时间设想得再晚一些了,由此可见思归之心切。这两句写得极妙。借用春雁北归之说,抒发极想回归之情,自是联想自然贴切;早已计算归期的思想活动,也极为生动感人。寥寥十字,仿佛能使我们看到诗人翘首北望归雁、屈指计算归期的生动形象;使我们感到他不能与雁同归的遗憾,及极欲早归的焦急心情。一片深沉的乡思之情,就这样形象而委婉地表达出来了。
这首五言小诗写出了远在他乡的游子在新春佳节时刻渴望回家与亲人团聚的普遍心理,诗人即景生情,以平实自然、精巧委婉的语言,表达出他深刻细腻的情感体验,把思归盼归之情融入到九曲柔肠之中,景中寓情,情中带景,情景交融。并运用了对比映衬手法,叙述中有对比,含蓄宛转地表达了作者急切的思归之情,而且作者将“归”与“思”分别放在两个相对照的句子中,与题目遥相呼应,别具特色。
蓬莱仙子学长生,群帝朝天绛节迎。
昨日六龙回北极,云裾霞佩集滦京。
萋迷仍是旧蓬门,独有寒螀拥露根。已断池塘春夜梦,空余野烧古原痕。
遥连红树千林色,犹藉黄花九日樽。曾是昔游人醉处,不堪霜冷忆王孙。
玉帐虎文茵,弓旌左右陈。鸾刀飞脔炙,龙勺滟浮春。
舞困珠璎脱,歌深翠黛颦。心存大臣体,授简属嘉宾。
一鼓孤眠内守。宝陆用云耕透。密种紫芝苗,自是洞天无漏。无漏。无漏。坎虎离龙交媾。
人生贵知足,知足可免辱。世故多变幻,寻思徒碌碌。
我有三亩园,窗前万层绿。花开听客来,恶客折花秃。
书画盈几案,灿燃森寒玉。豪客托题咏,假去何时复。
遣兴好涂抹,奇峰常一缩。随意应人徵,无端遭谤毒。
兵荒交困至,岂忍见飞镞。略一为之力,伧父群侧目。
或讥余避客,客至只看竹。高轩或不辞,又哂集华毂。
动辄受人咎,世事真闪倏。心直易见尤,心曲增蜷局。
咄哉尔毋痴,反躬当检束。毁誉不可辨,流俗任反覆。
息嚣时闭户,交游谢徵逐。同志莫生疑,聊尔好幽独。
适性夫何求,优游惟独乐。独乐乐难支,有时生感触。
湖上烟生碧树枝,柴扉昼掩落花时。何当得睹双星貌,空羡擎来道韫诗。
曲径茶香留夜月,朱栏鸟下看围棋。三春风雨愁深浅,病骨支离无限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