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徒旅各风气,语笑若为亲。道出齐鲁郊,相逢燕赵人。
山川日非故,城郭屡经新。驱车太行麓,饮马浊河津。
日暮黄云合,谁当诉苦辛。
猜你喜欢
吾宗素贫贱,被褐垂百年。哲兄自鹰扬,尺水升龙渊。
怀玉不得掩,誉命逮九天。车马烂盈门,劝驾以周旋。
辞亲迈观国,抚剑远游燕。
燕昭昔爱士,缥缈黄金台。我明悬日月,北极自天开。
左抱辽海隘,右指云中回。龙翔奠㝢县,虎视下贤才。
河马叶羲至,岐凤鸣文来。
人生只合梁园住,快活煞(shà)几个白头父。指他家五辈风流,睡足胭(yān)脂(zhī)坡雨。
〔幺〕说宣和锦片繁华,辇(niǎn)路看元宵去。马行街直转州桥,相国寺灯楼几处。
人生能居住在开封古城,真是一大幸事,你看那几位白发老头,谈笑风生,快乐何似。他们中有的人祖上五代都生活在此,过惯了京城的安稳日子。老头儿们闲话起宋徽宗宣和年间,汴京城花团锦簇,繁华之至。
正月十五日元宵之夜,人们都涌上御街去观赏灯市。从马行街直转至州桥,处处火树银花,耀如白日;更有几处灯楼格外壮观,坐落在那著名的大相国寺。
参考资料:
1、天下阅读网.鹦鹉曲·夷门怀古
夷门:战国魏都大梁(今河南开封)的东城门,后遂成为开封城的别称。梁园:西汉梁孝王刘武所建的园囿,位于今开封市东南。胭脂坡:唐代长安地名。
宣和:宋徽宗年号,即1119年至1125年。辇路:天子车驾常经之路。此指汴京御街。马行街:宋代汴京(今河南开封)地名。州桥:又名汴桥、天汉桥,在汴京御街南,正对皇宫。相国寺:原为北齐建国寺,宋太宗朝重建,为汴京著名建筑,其中庭两庑可容万人。
起句“人生只合梁园住”,是模仿唐人张祜的“人生只合扬州死”(《纵游淮南》)的故作奇语。接着,以“几个白头父”的闲谈和回忆,来支持这一结论。这其实就同唐诗的“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一样,表面上是抚今追昔,实质上却充满了年光飞逝的沧桑之感。
上片出现了“胭脂坡”的地名,这原是唐代长安城中的一处所在。作者移入“夷门”,正是为了影射出此地在北宋时期作为全国都城的事实。同样,“君子之泽,五世而斩”,而曲中强调“他家五辈风流”,这“风流”无疑是属于宋代汴京的全盛时期。换句话说:“白头父”们是在演说和追念前朝,他们虽不是遗民,但父祖辈对于故国的爱国情感却一代代传了下来。这在元代是忌讳的,所以曲中的“快活煞”三字,只是作者使用的障眼法。
白头父谈话的主题是“说宣和”,而且着眼于其时的“锦片繁华”。作为具有典型性的例证表现,是正月十五元宵节的观灯。北宋汴京的元宵灯市,是天下闻名的,其时张灯结彩,火树银花,金吾不禁,连大内前的御街,也任由百姓和行人来往观赏。“辇路”、“马行街”、“州桥”、“相国寺”……“白头父”们如数家珍,表现出强烈的缅怀和神往。“宣和”是“靖康”前的年号,也就是宋徽宗在禅位做太上皇前的最后几年,下距北宋的灭亡已近在咫尺。老父们对他荒政失国的过失未予责备,却津津乐道他在元宵灯节的与民同乐,并以此作为“人生只合梁园住”的一则论据,可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元代汉族百姓的民族情绪。“锦片繁华”在作者的时代已成为历史陈迹,诗人“夷门怀古”的用意与心情,可以想见。
秋高山静一檐月,只许清光醉老身。蓬藋之间见花竹,灌园休说汉阴人。
云气蓬莱路欲通,仙人只住玉堂中。天书频诏身犹懒,盛业长看道自隆。
月起湖心秋水净,鹤归亭畔寿筵红。分明万象森罗处,不羡丹砂炼葛洪。
熟读公诗文,高出骚选前。
蹇余相追逐,严句入杜编。
里鼓闻咸池,山歌混葛天。
刀圭靳付授,分寸难扳缘。
偶逢浮丘伯,月下吹箫眠。
凤咮不可和,蚓窍殊自怜。
披我云锦裳,易去短褐穿。
啖我玉井藕,洒然渴肺痊。
回澜使东之,斡天令左旋。
斯文恃砥柱,诸老随游川。
交游愧忝窃,薰摘劳结悁。
当论先后觉,宁较大小年。
已得渥洼骏,共登崑崙颠。
指点归宿处,目览非耳传。
吾生何为者,稚年志颇高。神仙与功名,壮思跃秋涛。
中宵岂无寐,悲甚几欲号。后来失所养,百数患难逃。
竭力奉甘旨,出入身甚劳。旧书益遗忘,九牛存一毛。
稍后与人事,忍情如忍刀。旦夕自惟念,未足非儿曹。
常欲力道德,屡失迷所操。区区习蠹简,对案夜焚膏。
傥然有所得,中心乐陶陶。忽如从古人,握手共游遨。
携持亦何事,庶用娱蓬蒿。追思作咏歌,示之必贤豪。
丈夫生世间,毋论贱与贫。夙发多意气,往往惟任真。
松柏生高冈,挺然固出群。不为霜雪阨,不为风雨春。
得时可行道,节义亦足伸。吾生托下土,所识凡几人。
穷交独相慰,笑语亦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