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群峰束奔流,虎牙怒相向。对峙十二碚,罗列钟鼓状。
颠崖矗层霄,旁窦穿激浪。峡泉落九夭,汹汹翻海藏。
撑舟出井底,篙师气先丧。众工捷如猱,百丈缘壁上。
木末纵飞腾,山凹迭升降。一鼓更作气,千篙力谁让。
造化何神奇,设此待霸王。颇闻白帝子,于此拒汉将。
铁锁贯浮梁,金戈森卫仗。萧铣复何人,屯兵倚叠嶂。
群雄电扫空,故垒犹在望。平生历险艰,未若兹游壮。
万里投蛮荒,一身堕烟瘴。风餐案倾欹,水宿魂震荡。
搜奇命转轻,得句神益旺。讵畏前途修,瞿塘险如象。
猜你喜欢
曾向明时雪李邕,又闻名在聘贤中。忆言鸱吻施茅屋,忍见龟趺立柏宫。
杯酒昔常陪贺老,只鸡终待哭乔公。情知客泪先难制,邻笛那堪咽晚风。
乱云扰扰水潺(chán)潺。笑溪山。几时闲。更觉桃源,人去隔仙凡。万壑千岩楼外雪,琼作树,玉为栏。
倦游回首且加餐。短篷寒。画图间。见说娇颦(pín),拥髻(jì)待君看。二月东湖湖上路,官柳嫩,野梅残。
桃源:地方名。万壑千岩:形容峰峦、山谷极多。
娇颦:谓蹙眉含愁的媚态。拥髻:谓捧持发髻,话旧生哀。
作者送元济之归豫章的词有两首。除这首外,还有一首《鹧鸪天》。两相比较,似乎这首词更闲逸,更富有诗情画意。词的上片写送别之景。以“人去隔仙凡”为界,分为前后两部分。前边三句写近景。言阵雨过后,天上乱云飞渡,扰扰攘攘;山涧溪水潺潺,淙淙作响,山下溪中,一派喧闹的景象。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幽闲一点。表现了对尘世纷扰的厌恶,对仙家清静的向往。作者自注说:“桃源乃王氏酒垆,与济之作别处”。“更觉”二句为过渡句。是说以此为界,近处,则尘世喧嚣纷扰;而远处,犹如人间仙境。从结尾三句看,作者送别元济元之的时间在农历二月,乍暖还寒时候,山上积雪未消。故“万壑”三句是说,酒楼之外,千岩万壑,为积雪所覆盖,“琼作树,玉为栏”,和瑶池一般,真乃人间仙境。为下片写“倦游回首”烘托了气氛。词的下片写送别之情。开头一句写殷勤送别之意。“倦游回首”言辞官归里;“且加餐”言心情虽然不好,还是要保重身体,多吃一点。“短篷寒,画图间”,写其归程。言乘坐小船,行进在寒烟之中,真像生活在画中一样,令人陶醉,心旷神怡。“见说”句写其归后家庭生活。言娇妻美妾正拥髻以待,向君倾诉衷肠。前着“见说”二字,化实为虚,虚虚实实,更灵动有趣。末后三句写其归游东湖。既照应词题,点出元济之归去的时间和地点,又描写了柳嫩梅残的初春景色,以景结情,潇洒有致。
萧散独游何处,寂寥四顾无人。月露沾衣觉久,水风吹面宜频。
閒看浮云白,临风清且凉。烟林含紫翠,霜菊閒青黄。
远浦沈孤鹜,荒郊宿野航。心空随地静,木石自相忘。
季世罕上寿,百岁为长年。轩皇不可见,颜冉复谁怜。
安期乘彩虹,羡门驾紫烟。朝游蓬莱岛,夕宿曾城巅。
常恐声风枝,摧折沧海田。徒令骊山客,想望称神仙。
陌上春风久矣归,墓头衰草正迷离。白头未抆三年泪,黄壤长埋短世悲。
忆昔追游常并辔,只今独往更题诗。两儿二弟俱冥漠,顾影伶俜欲语谁。
有所思兮天一涯,彼美人兮安得知。
江皋送日下洲渚,心遥目断征鸿飞。
兰嗟蕙怨芳草歇,春归犹见霏霏雪。
文姬著破去时衣,寂寞愁看汉家月。
南箕北斗苦相望,绵绵此恨无时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