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赤松行雨归,手控苍虬双。叱令守洞门,腾攫气未降。
蟠拿岁月久,老腹余空腔。但闻风雷声,日夕相舂撞。
我来访灵迹,短策缘危矼。岩扉划窙豁,巨窟呀双谾。
朗若百间屋,气象开鸿厖。静觉眼界旷,虚传足音跫。
晴阳炯穿漏,照耀东南窗。环以万松杉,翠影交旗幢。
涓涓雪色乳,出窦成飞淙。散乱走涧谷,清音玉琤瑽。
我欲呼仙人,据石倾一缸。泠然发长啸,聚吠惊村厖。
天风荡归轩,欲去犹跭
猜你喜欢
五岭麦秋残,荔子初丹。绛(jiàng)纱囊里水晶丸。可惜天教生处远,不近长安。
往事忆开元,妃子偏怜。一从魂散马嵬(wéi)关,只有红尘无驿(yì)使,满眼骊(lí)山。
五岭地区麦收尽,荔枝初熟穿丹衣。绛紫纱皱里,装一水晶丸。可惜,老天让它生的远,不靠近长安。
回忆天宝时往事,贵妃特别爱荔枝。一旦香消马崽驿,依旧红尘新丰道,不见驿使送荔枝,满眼所见,郁郁葱葱一骊山。
参考资料:
1、郁玉英.欧阳修词评注:江西人民出版社 ,2012:80页
五岭句:五岭,位于湖南与广州交界处的大余岭、越城岭、骑田岭、萌渚岭、都庞岭。麦秋:指麦子收获的季节,农历四月。秋:此处指谷物成熟。丹:变红。绛纱:红纱,此指荔枝红色外壳。水晶丸:指荔枝果肉莹白如水晶。
开元:唐明皇李隆基所用年号。妃子:唐明皇的爱妃杨玉环。马嵬关:即马嵬坡,在今陕西兴平西。骊山:在陕西临潼,唐时为避暑胜地,唐明皇于此地造华清池,常与杨贵妃休憩于此。
这是一首咏史词,作者词中从杨贵妃喜食鲜荔枝,玄宗命人从岭南、西蜀驰驿进献一事发抒感慨,歌咏唐天宝年间玄宗荒淫、杨妃专宠的史事,给世人以深刻的戒鉴和启迪。
本篇集中笔墨,单就杨妃喜食鲜荔枝,玄宗命人从岭南、西蜀驰驿进献一事发抒感慨。开头三句从五岭荔枝成熟写起。首句点明产地产时,次句点明荔枝成熟,第三句描绘荔枝的外形内质,次第井然。荔枝成熟时,果皮呈紫绛色,多皱,果肉呈半透明凝脂状,这里用“绛纱囊里水晶丸”来比况,不但形象逼真,而且能引发人们对它的色、形、味的联想而有满口生津之感。
接下来两句,承首句“五岭”,专从产地之遥远托讽致慨。“可惜天教生处远,不近长安。”似故意模拟玄宗惋惜遗憾的心理与口吻,又似作者意味深长的讽刺,笔意非常灵动巧妙。从玄宗方面说,是惋惜荔枝生长远离长安的岭南,不能顷刻间得到,以供杨妃之需;从作者方面说,则又隐然含有天不从人愿,偏与玄宗、杨妃作对的揶揄嘲讽,而言外又自含对玄宗专宠杨妃、为她罗致一切珍奇的行为的批判。
过片“往事忆开元”句一笔兜转,点醒上片。说“开元”而不说“天宝”,纯粹出于音律上的考虑。“妃子偏怜”及以下“驿使”本《新唐书·杨贵妃传》:“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这里的“偏”与上片的“天教”正形成意味深长的对照。
结尾三句“一从魂散马嵬关,只有红尘无驿使,满眼骊山”。“魂散马嵬关”,指玄宗奔蜀途中,随行护卫将士要求杀死杨妃,玄宗不得已命高力士将其缢死于马嵬驿事。“红尘”用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意。驿使,指驰送荔枝的驿站官差。这三句既巧妙地补叙了当年驰驿传送荔枝的劳民之举,交待了杨妃缢死马嵬的悲剧结局,而且收归现境,抒发了当前所见所感:热闹的新丰道上,被过往行人车马扬起的红尘依然如故,但驰送荔枝的驿使却再也见不到了。词人对淫侈享乐、乱政误国的历史教训并不直接说出,只用“有”、“无”的开合相应与“满眼骊山”的景象隐隐透露,显得特别隽永耐味。
名山近江步,蜡屐得闲行。
奔鹿冲人过,藏丹彻夜明。
唐碑多断蚀,梁殿半欹倾。
洞口云常涌,檐牙柏再荣。
行逢负笼客,卧听送船声。
乞我诛茆地,灵苗得共烹。
楼倚寒城,隔岸江山见东越。望远红千尺,游丝起舞,空青一段,斜阳明灭。孤树秋声歇。霜枝袅、尚留病叶。阑干外、带郭人家,蜂房几盘折。我独逍遥,乘虚凭远,天风醒毛发。问西窗停烛,谁吟巴雨,连床鼓瑟,谁弹湘月。消得青鸾下,分明是、绛台紫阙。何时约、姑射仙人,试手回翦雪。
树影沈沈合,山光簇簇浓。苍烟来绝壑,落日在高峰。
晚饭抄云子,香泉芼鹿茸。耽吟殊不寂,卧听上方钟。
于今将四十,始悟昔年非。白发谁能那,红颜我渐违。
行藏沙上鸟,日月故山薇。怅望劳歌起,风河柳色归。
片月燕台万户悬,芳尊何地不留连。飞扬碣石论交夜,潦倒临邛作客年。
大邑桐阴流廨宇,重湖花色媚楼船。遥怜客岁青灯下,达曙狂歌玳瑁筵。
仕学推先得两优,绣衣分柄镇南州。礼曹回首非新进,宪府信眉是旧游。
三楚冰霜随马策,七闽泉石入诗筹。计程似与梅花约,在在清香满道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