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抚心有所恨,不遇未为冤。嗟子有心人,傥悲予所言。
景庙久不豫,海内方忧煎。徵医满天下,弥留孰能延?
伤哉母忍子,敝屣同弃捐。怀忠竟莫献,坐视宁非天。
戊戌有贱臣,终身思旧恩。燕都复握手,踟蹰声俱吞。
子诗非世味,中有梅翁酸。今日幸把玩,苟生堪一欢。
猜你喜欢
东
又名:巴山道中除夜书怀
迢递三巴路,羁(jī)危万里身。
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
渐与骨肉远,转于僮(tóng)仆亲。
那堪正飘泊,明日岁华新。
跋涉在道路崎岖又遥远的三巴路上,客居在万里之外的危险地方。
四面群山下,残雪映寒夜,对烛夜坐,我这他乡之客。
因离亲人越来越远,反而与书童和仆人渐渐亲近。
真难以忍受在漂泊中度过除夕夜,到明天岁月更新就是新的一年。
本站。
迢递:遥远貌。三巴:指巴郡、巴东、巴西,在今四川东部。羁危:在艰险中羁旅漂泊。
“烛”:一作“独”。人:一作“春”。
转于:反与。僮仆:随行小奴。
飘:一作“漂”。明日:指新年。岁华:岁月,年华。
这首诗是诗人客居他地、除夕怀乡之作。诗人身在异乡,深感羁旅艰危。三、四两句写凄清的除夕夜景,渲染诗人落寞情怀。五、六两句写远离亲人,连僮仆也感到亲切,更表达出思乡之切。最后两句寄希望于新年,飘泊之感更烈,自然真切。全诗用语朴实,抒情细腻。离愁乡思,发泄无余。其中“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一句,从王维《宿郑州》“他乡绝俦侣,孤案亲僮仆”化出。本诗作为“万里身”、“异乡人”的深绘,更加悲恻感人。
崔《除夜有感》:“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春。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那堪正漂泊,明日岁华新?”读之如凉雨凄风飒然而至,此所谓真诗,正不得以晚唐概薄之。按崔此诗尚胜戴叔伦作。戴之“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已自惨然,此尤觉刻肌砭骨。崔长短律皆以一气斡旋,有若口谈,真得张水部之深者。如“并闻寒雨多因夜,不得乡书又到秋”、“正逢摇落仍须别,不待登临已合悲”,皆本色语佳者。至《春夕》一篇,又不待言。
黄花谩说年年好。也趁秋光老。绿鬓(bìn)不惊秋,若斗尊前,人好花堪笑。
蟠(pán)桃结子知多少。家住三山岛。何日跨归鸾(luán),沧海飞尘,人世因缘了。
菊花啊,不要说年年盛开花亦好,你也会随着秋日时光的流逝而凋谢。少女的乌发青丝不知岁月的无情,恍若把酒小酌,人若安好花都会随之绽放笑颜。
桃树结了多少桃子啊,长满了我家所住的三山岛。什么时候才能跨上回归家乡的鸾凤,人世间沧海浮沉就如一粒微尘一般,都随缘起缘灭最终了结。
参考资料:1、(宋)辛弃疾著.稼秆词注:岳麓书社,2005年01月第1版:220.。
“斗”:此处有“玩乐、受用”之意。“尊”,酒杯。化用杜甫《漫兴》中“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的诗句。
山岛:指蓬莱、方丈、瀛州三座仙山。因缘:佛教指产生结果的直接原因和辅助促成结果的条件或力量。
二力扶舆去,荒寻何所之。章丘菊已花,章泉梅欲枝。
孰不有先友,我乃得旧知。尘鞅懒复整,且分鱼计诗。
孤城有客驻征鞍,下榻今宵重鹖冠。叠嶂烟云当户暝,老槐风雨逼人寒。
开樽最喜天涯合,为郡偏忧塞上难。自信隐侯筹策定,肯教双鬓叹凋残。
我昔金鱼洲畔住,云山清满旧柴扉。君家只在邻东曲,多酿松华待客归。
故国一阳后,幽栖三载馀。尊前鳞运改,镜里宦情疏。
荣达随宾戏,文章愧子虚。河阳惟有拙,岂敢叹閒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