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斜日摇扬在柳丝,孤亭寂寂水逶迤。
谁堪别后行人尽,唯有春风起路岐。
猜你喜欢
粗缯(zēng)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厌伴老儒烹(pēng)瓠(hù)叶,强随举子踏槐(huái)花。
囊(náng)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xù)车。
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
生活当中身上包裹着粗衣劣布,胸中有学问气质自然光彩夺人。
不喜欢陪伴着老儒一块清谈过“烹瓠叶”那样的苦日子,决定随从举子们参加科举考试。
口袋里没有钱不置办那“看花”的马,但会看取令人眼花缭乱的“择婿车”。
考试得中仍然可以向世俗的人们夸耀,诏书上如鸦的黑字新写着俺的名字。
参考资料:
1、潘亚萍.古诗文注释.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143
腹有:胸有,比喻学业有成。诗书:原指《诗经》和《尚书》。此泛指书籍。气:表于外的精神气色。华:丰盈而实美。
老儒:旧谓年老的学人。举子:指被推荐参加考试的读书人。槐花:豆科植物槐的干燥花及花蕾。夏季花开放或花蕾形成时采收,及时干燥,除去枝、梗及杂质。前者习称“槐花”,后者习称“槐米”。踏槐花:唐代有“槐花黄,举子忙”俗语,槐花落时,也就是举子应试的时间了,后因称参加科举考试为“踏槐花”。
囊空:口袋里空空的,比喻没有钱。择婿车:此指官贾家之千金美女所座之马车,游街以示择佳婿。唐代进士放榜,例于曲江亭设宴。其日,公卿家倾城纵观,高车宝马,于此选取佳婿。
得意:即“春风得意”,意谓黄榜得中。世俗:社会上流传的风俗习惯。诏黄:即诏书,诏书用黄纸书写,故称。字如鸦:诏书写的黑字。
苏轼的这首《和董传留别》可能不为普通读者所熟知,而其中的“腹有诗书气自华”一句却广为传诵,原因就在于它经典地阐述了读书与人的修养的关系。中国的读书人向来把读书视为积累知识、增长学问的有效途径。读书的作用不仅在于占有知识,还在于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尤其是常读书,日积月累就会使人脱离低级趣味,养成高雅、脱俗的气质。清代学者梁章钜说:“人无书气,即为粗俗气,市井气,而不可列于士大夫之林。”事实证明,读书与不读书,读书多与读书少的人,所表现出的内在气质与素质是绝不相同的。“腹有诗书”指饱读诗书,满腹经纶,“气”可以理解为“气质”或“精神风貌”。全句的重心在“自”上面,它强调了华美的气质是饱读诗书的必然结果。
就苏轼送别的这位朋友董传而言,“气”不应简单地指读书所带给人的儒雅之气,更指古代读书人所推崇的在面对人生的失意和困窘时的乐观豁达的态度。孔子的弟子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而能“不改其乐”。王勃在人生落魄时高唱“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董传身处贫穷,却始终保持着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追求着自己的人生目标,这可以从“囊空不办寻春马”一句看出。显然,苏轼对董传的人生态度还是非常欣赏的。在临别时送给朋友这一句,既是赞美,也是安慰。
“腹有诗书气自华”一句,阐明了读书与高雅气质的必然联系,凝练概括,深得读者喜爱。今天人们引用它来说明读书求知可以培养人高尚的品格和高雅的气质。也用来赞美别人学问渊博、气度不凡。
倚空长啸忆孙登,泽国风光老客情。天尽平芜吟里望,风回极浦坐来声。
烟岚掩映山长暝,鹳鹊翻飞雨乍晴。两月一临殊未惬,簿书不碍长官清。
万年木精化青牛,瘦骨不朽沈江洲。江州水激鱼龙秋,神物始出随回流。
玲珑嵂崒谁能锼,山僧得之溪洞酋。蛮方僻远绝赏鉴,木尔韬晦谁怨尤。
洞江先生好事者,邂逅愿脱千金裘。古来琴材出爨下,拔尔幸免为人槱。
风厓雨谷偕我老,无复梦想仍丹邱。
叔季词人杂雅哇,喜君诗卷美无瑕。
朋侪却走避三舍,句律斩新成一家。
肯学小儿烹虱胫,要看大手拔鲸牙。
村翁岂敢持衡尺,直为痴年两倍加。
昆冈曾蕴玉,此石尚函辉。龙伯珠玑服,仙灵薜荔衣。
一泓天景动,九节涧苗肥。阅世忘吾老,苍寒意未违。
牛渚南来沙岸长,远吟佳句望池阳。
野人未必非毛遂,太守还须是孟尝。
花枝摘索费诗催,自笑吟怀老未灰。白发渐如残雪满,朱颜不逐早春回。
可人襟韵来三客,入眼风流欠二梅。有酒□身强健在,莫教闲却手中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