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白玉若无玷,花颜须及时。国色久在室,良媒亦生疑。
鸦鬟未成髻,鸾镜徒相知。翻惭效颦者,却笑从人迟。
猜你喜欢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lǘ)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chí)骋(chěng)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dùn)于光、黄间,曰岐(qí)亭。庵(ān)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象乎?”因谓之方山子。
余谪(zhé)居于黄,过岐(qí)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zào)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jué)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余既耸然异之。
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九年,余在岐山,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
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bó)千匹,亦足以富乐。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gòu)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倘(tǎng)见之欤?
方山子,是光州、黄州一带的隐士。年轻时,仰慕汉代游侠朱家、郭解的品行,乡里的游侠之士都推崇他。(等到他)年岁稍长,就改变志趣,发奋读书,想以此来驰名当代,但是一直没有交上好运。到了晚年隐居在光州、黄州一带名叫岐亭的地方。住茅草屋,吃素食,不与社会各界来往。放弃坐车骑马,毁坏书生衣帽,徒步在山里来往,没有人认识他。人们见他戴的帽子上面方方的且又很高,就说:“这不就是古代乐师戴的方山冠遗留下来的样子吗?”因此就称他为“方山子”。
我因贬官居住在黄州,有一次经过岐亭时,正巧碰见了他。我说:“哎,这是我的老朋友陈慥陈季常呀,怎么会在这里呢?”方山子也很惊讶,问我到这里来的原因。我把原因告诉了他,他低头不回答,继而仰天大笑,请我住到他家去。他的家里四壁萧条,然而他的妻子儿女奴仆都显出怡然自得的样子。我对此感到十分惊异。
参考资料:
1、朱明伦.唐宋八大家散文广选新注集评苏轼卷:李宁人民出版社,1996:337-340
2、朱一清.古文观止鉴赏集评(四):安徽文艺出版社,1996:227-234
3、周先慎.苏轼散文赏析集:巴蜀书社,1994:167-172
方山子:即陈慥,字季常。光、黄:光州、黄州,两州连界。光州州治在今河南潢川县。隐人:隐士。朱家、郭解:西汉时著名游侠,见《史记·游侠列传》。闾里:乡里。侠:侠义之士。宗之:崇拜他,以他为首。宗,尊奉。折节:改变原来的志趣和行为。遁:遁世隐居。
岐亭:宋时黄州的镇名,在今湖北麻城县西南。屋:帽顶。岂:其意为“(这)难道不是······”。方山冠:唐宋时隐士戴的帽子。遗象:犹遗制。谪:降职。矍然:惊讶睁眼相视貌。
重点写隐居时的生活和思想态度(随物赋形)。主旨:说明方山子为弃显闻富乐,独来穷山中的异人。文体:形式为应用文(传记:他传);内容为记叙文。用字准确而含蓄,字里行间饱受感情.写出作者想见已久而又不期而遇的喜悦之情.渲染了隐士的特征.。
弃荣利功名而自甘淡薄贫贱,借他人之酒解自己胸中之不快.方山子实乃自悲不遇(暗示手法)。有志于用世,却不得赏识任用,仕进无门,退隐以明志。藉此流露出同为“怀才不遇”的感慨。
方山子弃荣利功名而自甘淡泊贫贱的行动,作者结合自己当时被贬黄州的处境,于文字之外,又寓有自己之情,是借他人之酒浇自己胸中之块垒。写方山子未尝不是自悲不遇,本文可以说是作者在黄州心态的一种形象的折射。
郊容抹雨酣新沐,摇曳华轩贲荒谷。榴花焰里鸟声红,蒲叶光中人影绿。
入槛偏宜紫岫垂,芟荆且破黄冠俗。三径难容当道兰,双眸肯放遮窗竹。
坐深铉尘落霏霏,风起松涛鸣谡谡。颇疑庭树杂笙竽,不觉村醪等醽醁。
信步闲追仙鼎楼,摩崖细认金丹熟。但教尺武接逍遥,犹胜风尘苦徵逐。
忽焉飞艇集河于,旋取芳尊临水曲。两岸惊传有道舟,千凫竞绕王乔屋。
翩翩鼍鼓沸中流,片片蝥弧夺心目。有时游戏决雌雄,亦复铙歌佐丝肉。
茂宰风流不自持,夕阳倒景欢未足。就中雅尉更多情,胜赏又期明日续。
指点舟师莫浪移,停桡稳傍芦花宿。
菡萏暑风晓,芙蕖秋露时。
青山无限好,明月故相宜。
雨长穿城竹,湖深隔岸池。
春堂夜留客,举首问南箕。
狻猊何来自西域,黄金为睛铁为额。回头一啸长风生,万骑千人杳无迹。
云岩雪窦深如许,冒险穷幽始能得。胡儿养得性气驯,远向中原贡王国。
县官给驿天使迎,圣主亲临赐颜色。朱笼铁锁红氍毹,诏许深居苑城北。
苑中百兽安足论,虎豹闻之皆屏息。先朝旧物尝有此,白首中官说宣德。
祇向人间看画图,嘉名剩有儿童识。周王有道百度正,虞帝无心七旬格。
自古升平乐事多,讴歌亦是词臣职。
倚天照海倏成空,脆薄原知不耐风。忍见化萍随柳絮,倘因集蓼毖桃虫。
到头蝶梦谁真觉,刺耳鹃声恐未终。苦学挈皋事浇灌,绿阴涕尺种花翁。
□□□古碑,神奇永符谶。
履岩俯冯夷,坐石存精寝。
拂剑逼珠光,乘槎掉柯枋。
风清明月怀,云隐高山兴。
可怪子刘子,全家肯见存。长分夜雨榻,复共草堂樽。
磊落吾何取,笑言君益温。它时此心在,结草报深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