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吴洲见芳草,楚客动归心。屈宋乡山古,荆衡烟雨深。
艰难十载别,羁旅四愁侵。澧月通沅水,湘云入桂林。
已看生白发,当为乏黄金。江海时相见,唯闻梁甫吟。
猜你喜欢
故交日零落,心赏寄何人。幸与冯唐遇,心同迹复亲。语言未终夕,离别又伤春。结念湓城下,闻猿诗兴新。
孤云独鹤自悠悠,别后经年尚泊舟。渔父置词相借问,
郎官能赋许依投。折芳远寄三春草,乘兴闲看万里流。
莫怪杜门频乞假,不堪扶病拜龙楼。
去者已冥冥,来者复营营。鸟鸣春树巅,端居忽复惊。
欢娱尚不足,何况忧患并。新悲有余念,往迹无留形。
对此应觞酒,当风聊自倾。所得保冲襟,了此今古情。
南徼车书路不遥,秋风使节下青霄。颇闻僚佐登才彦,应有文章达教条。
日照楼船江水活,天低铜柱瘴云消。归时岭上梅花发,想见诗囊未寂寥。
平远江山极目回,古祠漠漠背城开。
莫嫌举世无知己,未有庸人不忌才。
放逐肯消亡国恨?岁时犹动楚人哀!
湘兰沅芷年年绿,想见吟魂自往来。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知己难求”与“怀才不遇”的思想感情。(或者是渴望用世界而不得的感情)
诗人在凭吊屈原时,正处于满怀壮志而前程莫测之际,屈原举世都找不到知己,不容于朝廷,被谗言中伤,敢逐沅、湘。行吟泽畔。不能为国尽力,眼睁睁看着楚国为虎狼之秦所灭,最终投江自尽的遭遇和命运引起了他强烈的共鸣。
最后二句作者触景生情,产生奇妙的联想。(或者虚实相生,超越时空的交流)
楚地的佳卉香草茂密繁盛。年复一年,绿遍三湘人地,那不正是屈原辞赋中常见的贤人君子的象征吗?崩原的不灭的灵魂似乎仍在楚山湘水间徘徊往来。想象与现实融为一体。同样的遭遇,同样的情怀,使得诗人能够实现不同时空的交流对话,一种志士才人被压抑的苦闷得到宣泄,同时给读者留下很大的想象空间。
诗人先写故楚之地平旷辽阔,江流蜿蜒,远山逶迤,再由远及近,古老的三闾祠背城而立,借外景之阔大,反衬祠堂的孤小冷凄,为全诗定下了感情基调。
尾句中的“吟魂”在诗中指的是屈原(想象中的屈原)。该诗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感情,既有对屈原伟大爱国精神的崇敬之情,也有对时局的愤慨之意,还有对屈原悲剧的凄婉之慨。
宝月当空,湘云飘彩,六街灯火初悬。笙歌四起,争驰人语喧阗。
借天长夜,天须放、玉漏绵绵。大展开,三山碧海,万井漾红莲。
楼台人燕赏,歌怜皓齿,酒压青年。恍世如蓬岛,人似神仙。
喜是岁当大有,净尘氛、四海风烟。庆丰登,千门欢洽,万寿祝初筵。
救黥医劓世无方,断简陈编付药房。
祝我寿龄君好语,毗耶一夜满城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