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年年江上见梅时,忆著西湖处士诗。
香暗影疏清到骨,水边篱下雪融枝。
可知寒谷先回律,会是东皇肯与私。
竹迳松扉留作伴,莫教风伯肆狂吹。
猜你喜欢
江城临绝岸,草树望中迷。落照一峰秀,炊烟万灶齐。
舟迟因涨缩,水远见天低。薄暮西风紧,遥传画角凄。
岦岌瞻黄城,沦漪爱滍水。黄城多山田,土膏一何美。
己无问津人,尚见耦耕子。滍水昔不流,昆阳丛战鬼。
青磷夜无光,太平今久矣。叶公玩龙台,何处存遗址。
空令茅店壁,侈传道元纸。王乔号仙令,朝天双凫驶。
亡何下玉棺,一卧不肯起。今古一丘貉,凭吊亦徒尔。
墟里人穰穰,道左冢累累。逐逐马輠尘,登顿我未已。
惟当读好诗,清风溅霜齿。
远信入门先有泪,妻惊女哭问何如。
寻常不省(xǐng)曾如此,应是江州司马书。
远来的信使刚进门,我就流下眼泪。妻子吃惊女儿哭,探询:这是什么原因?
她们猜想:“平常不曾有过这样的事情,应该是江州司马白乐天寄来了书信。”
参考资料:
1、吴大奎马秀娟.元稹白居易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40-41
远信:远方的书信、消息。何如:如何,怎么样。用于询问。
寻常:平常,平时。不省:谓未见过。江州司马:即白居易。
这是一首构思奇特的小诗。题目是《得乐天书》,按说,内容当然离不开信中所言及读信所感。但诗里所描绘的,却不是这些,而是接信时一家人凄凄惶惶的场面。诗的第一句“远信入门先有泪”,是说,诗人接了乐天的江州来信,读完后泪流满面。第二句笔锋一转,从妻女的反应上着笔:“妻惊女哭问何如。”诗人手持远信,流着泪走回内室,引起了妻儿们的惊疑:接到了谁的来信,引起他如此伤心?这封信究竟带来了什么噩耗?妻女由于困惑,发而为“惊”、为“哭”、为“问”。可她们问来问去,并没有问出个究竟。因为,诗人这时已经伤心得不能说话了。于是,她们只好窃窃私语,猜测起来:自从来到通州,从没见什么事使他如此激动,也从未见谁的一封来信会引得他如此伤心。够得上他如此关心的人只有一个──白乐天。这封信,八成是江州司马白乐天寄来的了。
小诗向来以直接抒情见长,几句话很难写出什么情节、场面。元稹这首小诗,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写出了场面、情节,却不直接抒情。他在四行诗里,画出了“妻惊女哭”的场景,描绘了“问何如”的人物对话,刻画出了“寻常不省曾如此”的心理活动,而诗人万端感慨,却只凝铸在“先有泪”三字中,此外再不多说。全诗以素描塑造形象,从形象中见深情,句句是常语,却句句是奇语。刘熙载《艺概》说:“常语易,奇语难,此诗之初关也;奇语易,常语难,此诗之重关也。香山用常得奇,此境良非易到。”其实,用常得奇者,岂止白香山为然,香山的好友元微之,早就越过这道“重关”了。
蓟门芳草逐人来,午日新蒲对酒开。沉陆揔为方朔侣,怀沙独惜楚臣才。
人间魍魉雷堪走,海上蛟龙雨不回。夜半浮云难去女,更堪孤角凤城哀。
荷叶田田小院阴。云峰才散碧沉沉。山堂送日西倾尽,净坐莓苔弄素琴。
蚊作市,鸟归林。避风浴罢敞衣襟。芳樽初试蒲萄酒,枕上青奴伴醉吟。
我取友兮得合蕈,山深树底风不进。弹子团栾敷未敷,飞儡腾猿毋口粗。
藤花迷,豆花肥,所思兮焉可遗,溪山撩乱将安归。
故人昔在国北门,邻舍杖藜对樽酒。
十五年余乃一逢,黄尘急流语马首。
懒书愧见南飞鸿,君居三十六峰东。
我心想见古人面,晓雨垂虹到望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