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蒙谷山低碧海枯,仲君闲坐说麻姑。遥天鹤语知虚实,长夜神光竟有无。
秘祝斋心开九转,侍臣回首听三呼。交朋漫信文成术,短烛瑶坛漏满壶。
猜你喜欢
云收雨过波添,楼高水冷瓜甜,绿树阴垂画檐。纱厨藤簟(diàn),玉人罗扇轻缣(jiān)。
云收雨停,雨过天晴,水面增高并增添了波澜,远处高楼显得比平时更高了,水让人感觉到比平时更凉爽了,雨后的瓜也似乎显得比平时更甜了,绿树的树阴一直遮到画檐。纱帐中的藤席上,有一个芳龄女孩,身着轻绢夏衣,手执罗扇,静静地享受着宜人的夏日时光。
参考资料:
1、古代汉语字典编委会.古代汉语字典.北京: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2005:152、357
2、作品注释译文部分内容由朝阳山人根据相关资料编辑.
画檐:有画饰的屋檐。纱厨:用纱做成的帐子。簟:竹席,苇席。缣:细的丝绢。
作者选取了一个别致的角度:用写生手法,勾画出一幅宁静的夏日图。前三句是第一个层次:云收雨霁,流水波添,雨过天晴,楼也显得比平时高,水散发着凉爽的气息,雨后的瓜似乎也显得比平时甜了,绿树的树阴一直垂到画檐。后两句是第二层次,画面上出现了人物:纱帐中的藤席上,一个身着轻绢夏衣,手执罗扇的芳龄女孩,静静地消受着宜人的时光。整首小令中没有人们熟悉的夏天躁热、喧闹的特征,却描绘了一个静谧、清爽的情景,使人油然产生神清气爽的感觉。
这一特殊境界的创造,得力于作者艺术上的功力。它的特征首先是洗净铅华,全用白描,简洁、清晰得如同线体画。其次,作者特意选择雨后的片刻,将夏日躁动的特征,化为静态:云收雨过,绿荫低垂,就给人一种清爽、恬静、悠闲的感受。第三,与白朴的《天净沙·春》一样,这首小令也可以看作是从楼上女子的角度来描写的。不过,在《天净沙·春》中,作者着重突出的是作品中“人物”的视觉和听觉,而这首曲子突出的是一种情绪体验,“楼高水冷瓜甜”,正是这一具体情景下的独特感受。
小寒初渡梅花岭,万壑千岩背人境。
清远聊为泛宅行,一梦分明堕乡井。
觉来满眼是湖山,鸭绿波摇凤凰影。
海陵居士无云梯,岁晚结庐颍水湄。
山腰自悬苍玉佩,野马不受黄金羁。
门前车盖猎猎走,笑倚清流数鬓丝。
汀洲相见春风起,白蘋吹花散烟水。
万里飘蓬未得归,目断沧浪泪如洗。
北雁南来遗素书,苦言大浸没我庐。
清斋十日不然鼎,曲突往往巢龟鱼。
今年玉粒贱如水,青铜欲买囊已虚。
人生百年如寄尔,七十朱颜能有几。
有子休论贤与愚,倪生枉却带经锄。
天南看取东坡叟,可是平生废读书。
地居京界足亲知,倩借寻常无歇时。但看车前牛领上,十家皮没五家皮。
幽居山雾合,日色晓相交。冻马空嘶枥,痴鸦不离巢。
旧醅澄绿沫,新橘破朱苞。我岂扬雄比,无须苦客嘲。
杨柳郁氤氲,金堤总翠氛。庭前花类雪,楼际叶如云。
列宿分龙影,芳池写凤文。短箫何以奏,攀折为思君。
共知太保奇男子,谁识元臣一老儒。人品祇应三代有,格言能补六经无。
忘机应物先群动,渺虑为怀烛众殊。旁撮九流诸子说,粹然学术德充符。
长虹斗起蛟龙穴,朱碧栏干夜明灭。
太湖三万六千顷,多少清风与明月?
青鷁惊飞白鹭闲,丹枫未老黄芦折。
谁将横笛叫苍烟,无限惊波翻白雪。
洞庭林屋旧游处,玉柱金庭路巉绝。
水仙逢迎掺修袂,问我归计何当决?
去年匹马兀春寒,今此孤篷窘秋热。
人生意气得失间,轻重剑头吹一吷。
莫将尘土涴朱颜,郤待丹砂回白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