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薄仕功名未计高,懒随时辈强譊譊。推诚本在求诸内,害义何如寡所交。
岂为初官寻要路,唯忧旧学长心茅。清贫我乐人毋诮,不独扬雄解解嘲。
猜你喜欢
频年谒拜祖师庭,祗有山光与水声。尚想玄珠密相付,免令我漫肆讥评。
堂上谋臣尊(zūn)俎(zǔ),边头将士干戈。天时地利与人和,“燕可伐欤(yú)?”曰:“可”。
今日楼台鼎(dǐng)鼐(nài),明年带砺山河。大家齐唱《大风歌》,不日四方来贺。
大堂之上谋臣开宴,边疆将士手持武器。作战的自然气候条件具备,地理环境优越,且众志成城。“可以讨伐燕国了吗?”说:“可以。”
今日在楼台之上筹谋国政,明年建立不世之功。大家一起高唱《大风歌》,不需多日四方便来庆贺。
参考资料:
1、夏传才编著,中国古代军旅诗选讲,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1,第201页2、(清)朱孝臧编选;思履主编,宋词三百首,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08,第355页
尊俎:酒器,代指宴席。燕可伐欤:可以讨伐燕国了吗?
楼台:指相府。鼎鼐:炊器;古时把宰相治国比作鼎鼐调味,古以之代相位。大风歌:汉高祖扫平四海,统一天下之后,以家乡少年一百二十人伴倡,齐声高唱大风歌。
词的上阕分析宋朝伐金的有利形势,首先刺堂之上有在宴席之中就能战胜列手的智谋之士,而在边疆有骁勇善战的将领与士兵。宋朝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所以说伐金是完全可行的。之所以要这样分析,主要是针对当时朝廷弥漫的自卑、畏敌情绪而言的。虽然已经议定要伐金,但是朝野上下对于抗金的胜利并没有太大的把握,刘过这首词就是鼓励大家要看到希望,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抗金事业中去。词中引用孟子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盖子·公孙丑下》),其实就是强调虽然南宋的军队实力比不过金国的军队,但只要南宋军民团结一心,共同抗敌,充分发挥人和的作用,最后的胜利一定是属于南宋的。
词的下阕瞻望南宋伐金的大好前景:只要执政者治理有方,君臣同心,同休共戚,那么明年一定会取得胜利的,而用不了多久,国家一定会强盛起来,引来四方朝贺的。这从全词的形势说到韩伉胄本人,是对他的强有力的支持,让人充满信心和勇气。
该词运用很多口语化、散文化的句子,大有以文为词的倾向,读来朗朗上口,更增加了词的魅力。全词语言流畅、气势磅礴。
过了梨花春亦归,小窗新绿正相宜。白头更作西州梦,细雨青灯话别离。
抢洲先生真丈夫,睥睨权贵如庸奴。圣明昭鉴臣不孤,九死一生脱囚拘。
长安风雪岁逼除,车声槛槛来蓬庐。使者出札径尺余,论议不数鸿都儒。
将以白粲明区区,愿公一节保厥初。斯人为谁市井徒,授粲非阿谀。
索之渺尔随鸥凫,心系魏阙身江湖。座间何人援长须,轶事往往流枌榆。
辅翼盛德当非诬,此帖古意犹黄虞。山中儒生儋石无,夸食糠覈肥不癯。
贷粟监河计良迂,索米仁祖徒烦拿。但愿遗天下食如赐酺,坐见春阳一气回槁枯。
兹志未遂长嗟吁,得钱且就村醪沽。青天白云自卷舒,底用咄咄空中书。
纵步青萝嶂,吟边景更宽。沙纹潮落见,山色雨馀看。
汀草含清韵,江猿啼暮寒。娥祠重致敬,忍读汉碑残。
宅堂荔子无名字,自我呼为七夕红。记得去冬初到日,家人指树语衰翁。
我如倦鸟欲栖林,喜见禅僧栖处深。家在梅花小溪上,一枝聊慰北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