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秋风甫联骑,朔雪又回车。
北道奇男子,南游行祠书。
碧幢留别句,丹陛庆新除。
头白逢昭代,吾甘渭水渔。
猜你喜欢
花寒未聚蝶,色艳已惊人。悬知陌上柳,应妒手中春。
泖湖有路接天津,万顷银花小浪匀。
安得满船都是酒,船中更载浣纱人。
四郊阴霭(ǎi)散,开户半蟾(chán)生。
万里舒霜合,一条江练横。
出时山眼白,高后海心明。
为惜如团扇,长吟到五更。
当四野阴云消散的时候,打开窗户看见一弯月升在云上。
万里原野弥漫着一片霜雾,月下横着一条素练似的大江。
在它初升时山中泉眼透白,当它升高时海水透出明光。
只因为怜惜这像团扇的明月,一直不眠长吟到天色大亮。
参考资料:
1、李淼,王淑娟.《历代天才少年诗三百首》:时代文艺出版社,1995:66
半蟾:月亮从山头升起一半。
合:满。江练:象白绢一样的江水。练:白绢。
山眼、海心:皆是比喻月亮。
团扇:古人以月喻团扇,此指月亮。
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对雨后月夜美景的感受是鲜明的:雨停后,风吹云雾散尽,打开窗户看夜色,半边明月刚从东方冉冉升起,夜深了,秋霜万里铺满大地,长江如练向东横流。月亮刚出时把山野照得雪白,月到中天时海水的中心也被照得明澈透亮。因为爱惜这似团扇一样美丽的月亮,诗人一直对她咏诗赞诵到天将亮时,诗的首两句写月出的情况及月形,三至六旬描绘月夜壮阔美丽的景色,从“半蟾生”、“出时”、“高后”可以看到月升的过程。字数不多而却形象鲜明,对仗工整。这里作者采用了拟人与夸张的手法,使诗带上了幻想的色彩。随着对霜天月夜之美景的观察、发现、体会,诗人的感受在不断地升华,终于在诗的末两句,诗人以抑制不住的激情连连咏赞这美丽的月色至拂晓天明。
罗敷敛双袂,樊姬献一杯。
不见舒员外,秋菊为谁开?
度鸿惊睡醒,欹枕已三更。梦破寂寥思,灯残零落明。
空窗闲月色,幽壁静虫声。况是离乡久,依然无限情。
邬子冈头紫笋生,寄来蓓蕾见高情。茶经漫学卢仝赋,水品长怀陆羽评。
雪乳满瓯消午梦,风涛一榻起秋声。兴来便欲逃禅去,绣佛灯前坐到明。
白云堆里笑呵呵,上接天衢不较多。翠锁亭台山月冷,香风吹裓尽莎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