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江水浸石壁,峭直无鸟踪。
穴垂青竹根,瘦蛇愁作龙。
霹雳雨脚入,湿点莓苔封。
世人不得用,八马今乖慵。
猜你喜欢
雪浪排空接海门,孤舟三日阻龙津。曹瞒曾堕周郎计,王导难遮庾亮尘。鸥散白云沈远浦,花飞红雨送残春。篙师整缆候明发,仍谒荒祠问鬼神。
罗含孙子尽能诗,瑞鸟云中五色披。日暖池塘知有梦,春晴花树定连枝。
廿年结社看犹旧,百代遗文将在兹。莫笑剧谈空孟浪,片言真与古人期。
荷芰绿参差,新秋水满池。早凉生北槛,残照下东篱。
露饱蝉声懒,风干柳意衰。过潘二十岁,何必更愁悲。
这首小诗是诗人于公元826年(唐宝历二年)在苏州时作。诗的前六句写景,结尾抒发感慨。诗情画意,融为一体,堪称写景诗的典范之作。
诗开始的“荷芰绿参差,新秋水满池”,首先为读者描绘出一幅画面:秋水满池,碧波荡漾,有荷花点点,菱芰片片点缀其中,秋风徐来,清凉送爽,一扫夏日的炎热,这是何等令人赏心悦目的事。但是,一幅画仅仅有水、有荷,尚嫌单调,还必须有外围景物。下文“早凉生北槛,残照下东篱”正是为了弥补这个不足。其实栏干本身不会生凉,“早凉生北槛”云云,是写早秋的天气已产生了凉意;同时,满池秋水,参差荷芰,本身就使人产生暑意顿消之感。池水,绿色荷叶、菱角,配上护池栏干、篱笆,加之颈联所写远处隐约掩映之柳树,每当夕阳返照,色彩鲜明,风景宜人,一幅构思巧妙的画面展现出来了。
诗中有画堪称好诗,但诗毕竟不是画,它还要传递一些画所无法表达的东西。“露饱蝉声懒,风干柳意衰。”表面是写蝉、柳,实际暗寓诗人数十年人世沧桑之感,实中有虚,亦实亦虚。诗人以蝉自托,自己虽然做了多年的官吏,但屡屡直言招祸,渐渐噤若寒蝉,不再忠言直谏了。“风干”句则以柳树经秋叶落,暗指自己的年迈体衰。《世说新语·言词》:“顾悦与简文帝同年而发早白,简文曰:‘卿何以先白?’对曰:‘蒲柳之姿,望秋而落,松柏之质,经霜弥茂。’”白居易三十有余而发白,这年春天又害痰喘,眼病,不幸坠马,因此这“风干柳意衰”中暗寓着诗人无限的悲愁在内。这一联中,两个动词,“饱”、“干”出语新颖、奇警。末句“过潘二十岁,何必更愁悲”,看似解脱旷达之词,实际是有苦说不出,有泪不能流,已如寒蝉、秋叶,虽是“夕阳无限好”,但“黄昏”即将到来,未来的命运如何,是难以预测的。
江南游子辽东客,元夕辞家今七夕。塞中烽火几回看,园里嘉蔬三度折。
今夜月色天下同,牵牛织女精灵通。乌鹊桥成夜光湿,黄姑渚落秋机空。
再拜持觞问牛女,乞取河流化甘雨。净洗天兵归内府,万岁千秋奉明主。
城外春江动客愁,江边细草绿悠悠。还将短发临岐路,畏向东风忆旧游。
斜日远天归雁急,薄寒孤馆落花稠。青灯不放还乡梦,一夜肠回一万周。
兰桡轻点春流碧,蘸垂杨、丝丝无力。百顷簟纹,一泓香黛,人在短篷吹笛。
更爱月华墙上白,影娥池、水禽飞拍。醉吸玉鳞,狂呼霜兔,可认骑鲸仙客。
满眼干戈行路难,故人千里驻征鞍。几劳终日驰魂梦,安得乘风插羽翰。
水北山南春寂寂,天涯海角路漫漫。欲凭人寄新消息,手把梅枝仔细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