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蔡州虽非遐,作书素所懒。
春风领燕来,得君词款款。
燕回须在秋,此报莫言缓。
何日见嵇康,重弹广陵散。
猜你喜欢
皇州五更鼓,月落西南维。此时有行客,别我孤舟归。上国身无主,下第诚可悲。
王逸当年未尽才,曲江能赋见风裁。一时胜会逢吴客,七字题诗满粤台。
光焰只应燃火树,圆明端合长珠胎。侧生诮后天门远,谁遗文章落上台。
北阙(què)圣人歌太康,南冠君子窜遐(xiá)荒。
汉酺(pú)闻奏钧天乐,愿得风吹到夜郎。
朝廷的大人们在教颂盛世的太平安康,我一个罪囚却被放逐到遥远荒僻的地方。
闻道朝廷大赦赐酺,奏钧天乐章,多想得到那东风,把这消息吹到夜郎。
参考资料:
1、詹福瑞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953-954
2、裴斐.李白诗歌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88:254-256
北阙:古代皇宫北面的门楼,为大臣等候朝见的地方。此代指朝廷。圣人:指皇帝。太康:太平安康。南冠君子:此指被郑人俘虏并献到晋国的楚国伶人钟仪。遐荒:远方荒僻之地。
汉酺:汉时之酺,此以汉代唐。钧天乐:天庭仙乐。这里用以指朝廷赐酺时所奏的乐曲。
这首诗开头以钟仪自况。钟仪被俘为囚,仍然戴南冠,操南音,眷念楚国;李白也是如此,既关心国运,又眷念唐朝,而且他又在南方被拘囚流放,处境与钟仪相近。李白在浔阳狱中写的《万愤词投魏郎中》有句云:南冠君子,呼天而啼“,也是以钟仪自比,可以彼此参照。唐朝国势好转,大赦赐酺,固然使人欢欣鼓舞;但诗人却要远窜遐荒,命运乖舛。“北阙”二句使用了整齐的对偶,一边写朝廷歌舞升平,一边写自己垂老投荒,真是“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杜甫《梦李白》),可见诗人的情绪是非常凄凉和悲伤的。
前二句是写事实,后二句则写希望。李白希望钧天乐这样美妙的乐曲,随着风势远吹到夜郎,使他能够听到。实际上,他当然不仅仅是为了欣赏到美妙的音乐,而是渴望大赦的恩泽,自己也能受到沾溉,得以免除远窜遐荒的处分。对于远方暂时不能接触到的事物,李白在诗篇中往往幻想凭借风力来达到目标。比如当他怀念远贬龙标的王昌龄时,就说:“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这首《流夜郎闻酺不预》末二句与之相似,只是他不是要自己的思想感情吹向远方,而是要朝廷的恩泽吹到自己身上来。这些都表现出他善于驰骋想象以表达自己激荡感情的特色。
子猷风味最诸王,墨妙文工眼如电。
惯吟疏雨滴梧桐,解道澄江净如练。
去年落笔中书堂,姓名高彻蓬莱殿。
至尊动色催除目,俾向兰台参俊彦。
要成远业待时须,故遣读书破万卷。
夫何归思动岷峨,自请题舆近乡县。
学省诸公怅别离,击鲜载酒开芳燕。
欲浇胸次数日恶,剩作林亭百壶饯。
落花送酒舞缤纷,乱絮催诗飞眩转。
临歧那用赋销魂,但要修门重会面。
月桂闹装红欲滴,绣球圆簇白如霜。
我无艳眼相酬答,付与庭花自在黄。
怀荒裔。绥齐民。荷天佑。靡不宾。靡不宾。长世弘盛。
昭明有融。繁嘉庆。繁嘉庆。熙帝载。合气咸和。苍生欣戴。
三灵协瑞。惟新皇代。
烟低一片春,留与贫受用。阿连自能诗,吾衰不复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