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春草大堤平,黄衫照晚晴。朝回无一事,立马听流莺。
猜你喜欢
又名:九日齐安登高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mǐng)酊(dǐng)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霑(zhān)衣。(霑同:沾)
江水倒映秋影大雁刚刚南飞,约朋友携酒壶共登峰峦翠微。
尘世烦扰平生难逢开口一笑,菊花盛开之时要插满头而归。
只应纵情痛饮酬答重阳佳节,不必怀忧登临叹恨落日余晖。
人生短暂古往今来终归如此,何必像齐景公对着牛山流泪。
参考资料:
1、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672-673
翠微:这里代指山。
酩酊:醉得稀里糊涂。登临:登山临水或登高临下,泛指游览山水。
牛山:山名。在今山东省淄博市。春秋时齐景公泣牛山,即其地。
首联用白描的手法写雁过江上南飞,与客提壶上青山的一副美景。仅用七字,把江南的秋色描写的淋漓尽致。诗人用“涵”来形容江水仿佛把秋景包容在自己的怀抱里,“江涵秋影”四字精妙的传达出江水之清,“秋影”包容甚广,不独指雁影。“与客携壶”是置酒会友,兼之有山有水,是人生乐事,“翠微”来代替秋山,都流露出对于眼前景物的愉悦感受。
颔联为唐诗名句,夹叙夹议,写出了诗人矛盾的心情。“难逢”、“须插”的言外之意是应把握当前及时行乐,不要无益地痛惜流光,表现了一种通达的生活态度。“菊花”是扣合重阳节的习俗。
颈联与颔联手法相同,都采用了夹叙夹议的手法,表达了诗人想只管用酩酊大醉来酬答这良辰佳节,无须在节日登临时为夕阳西下、为人生迟暮而感慨、怨恨,同时也表达了及时行乐之意。“酩酊”也是扣合了重阳节的习俗。颔联和颈联都用了对比,一是尘世不乐与佳节尽情快乐的对比,一是大醉无忧与怨恨忧愁的对比。两联也多次提到重阳。节日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使人们暂时摆脱日常生活的束缚、抛开日常生活的烦恼,让自己的心情放松片刻。杜牧在这里所表现的正是趁着重阳节抛开世事、尽情放纵快乐的思想。
尾联承上“登临恨落晖”意,诗人用齐景公牛山泣涕之事进一步安慰自己。诗人由眼前所登池州的齐山,联想到齐景公的牛山坠泪,认为像“登临恨落晖”所感受到的那种人生无常,是古往今来尽皆如此的。既然并非今世才有此恨,就不必像齐景公那样独自伤感流泪。以齐景公的反例作结,表现了这种旷怀中包含着一种苦涩。
此诗通过记叙重阳登山远眺一事,表达了诗人人生多忧、生死无常的悲哀。以看破一切的旷达乃至颓废,表现了封建知识分子的人生观的落后、消极一面。
藏莺院静,浮鸭池荒。绿阴不减红芳。高卧虚堂。南风时送微凉。游鞯践香未遍,怪青春、别我堂堂。闲里好,有故书盈箧,新酒盈缸。只怕吴霜侵鬓,叹春深铜雀,空老周郎。弱絮沾泥,如今梦冷平康。翻思旧游踪迹,认断云、低度横塘。离恨满,甚月明、偏照小窗。
偶逢嘉节试同游,古刹黄花九月秋。莲社陶潜应有约,萸囊桓景不须求。
乾坤容我襟怀壮,光景催人岁月流。为问麟经家学在,相期二老绍前修。
独坐临流处,弹琴最忆君。降霜花发候,落日雁来群。
县外夷门路,斋中少室云。裁诗寄刘尹,佳政欲相闻。
佳日无风雨。相约向、桥南去。桥南不远,盘陀平正,瑶草如许。
向千岩、乍叩灵鼍鼓。振林叶、娑娑舞。更听之而神寂,幽禽枝上交语。
别院倚山坳,白云过、忽见窗户。绝代有佳人,坐窗里凝伫。
作霓裳、偷将仙乐,扬皓腕、点来新谱。侍婢卷珠帘,帘外山无数。
信美非吾土,三吴一水中。
亭高望已极,舟入去无穷。
朝市知安在,湖山信有功。
遨游逐凫鸭,饮食数鱼虫。
波浪喧朝夕,梅烝变绿红。
逢人问京洛,去国长儿童。
同舍情相接,邻邦信屡通。
相邀欲相过,道里讯溪翁。
风尘环四海,烟水绕孤村。
涉世曾无味,思君更断魂。
区区何面目,苒苒且朝昏。
此意凭谁语,悠然付酒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