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风雨孤舟寄一僧,远烦相觅到金陵。
青衫愧逐尘中马,白拂看麾座上蝇。
事去南朝犹有恨,梦归北郭已无凭。
文章何用虚叨禄,只合从师问上乘。
猜你喜欢
少年一鼓气方作,出语惊人走冰雹。词林无日不吟哦,骚坛有敌皆奔却。
怵心刿肾良亦苦,抵掌掀髯方自乐。中年始悟学术偏,闭门默坐听息肩。
徒知出处亦漫尔,未信行藏非偶然。耕田而食凿井饮,岂有夺攘并矫虔。
暮年忽作弦上箭,楚水吴山得相见。孤帆一日下渚溪,十年不睹庐山面。
今年又复上燕山,回首家山路逾远。东林邂逅逢远公,常时慰我忧心忡。
祗园共踏寒月白,禅林许看春花红。客乡慎勿生叹慨,老境情怀须自戒。
万里休嗟路远遥,百年但愿身长在。秋风旋雁将南飞,尺书先报云山知。
明年春雨黄独肥,酿泉待我山中归。
妙而不有,空而不无。
坐寒床下板,步转劫前壶。
返色光初发,知音德不孤。
流长信是盈科水,盘走端如受影珠。
晴岚(lán)低楚甸(diàn),暖回雁(yàn)翼,阵势起平沙。骤惊春在眼,借问何时,委曲到山家。涂香晕色,盛粉饰、争作妍华。千万丝、陌头杨柳,渐渐可藏鸦。
堪(kān)嗟(jiē)。清江东注,画舸(gě)西流,指长安日下。愁宴阑(lán)、风翻旗尾,潮溅乌纱。今宵正对初弦月,傍水驿、深舣蒹(jiān)葭(jiā)。沉恨处,时时自剔灯花。
晴日山中的薄雾低低地铺满南方的旷野,春的气息最早从雁鸿翅下透露,它们结成阵势从沙滩上腾空而去。骤然惊知春天已经来到眼前,询问什么时候,能逐渐地进入深山?鲜花碧草,舒卷开合,天公以最大的粉饰力装点着争艳斗华的春天。那千丝万缕的田头道旁的杨柳,嫩条渐抽渐长便可藏遮栖鸦。
可叹!沿着东流注入长江的清江水西去,装饰华美的游船向着京城──汴京进发。是酒宴已残,兴尽人散?还是愁那江风阵阵总是无休止地拍打翻卷着船头的旗尾,夕潮也汹涌而起溅湿了头上的乌纱?夜晚悬在江空上一弯弦月,乘坐的般只也慢慢巾近港湾驿站、泊入芦苇深处。沉怨无法排遣,面对着闪烁的银灯,一次次地把灯花剔下。
参考资料:
1、韩秋白.宋词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年,第90页
晴岚:晴日山中的雾气。暖回:隐喻政治形势的突然转变。雁翼:雁的两翅。借问何时:询问什么时候。委曲:曲折延伸。妍华:指美艳,华丽。陌头:路上;路旁。
堪嗟:感叹词。清江:夷水,既可指清澈的江水,又可特指湖北省境内流入长江的一段江水。画舸:装饰华美的游船。旗尾:象征着党派和官禄。乌纱:指乌纱帽,以乌纱抽扎帽边制成,始于东晋宫官著乌纱帢,后经改制,隋代时帝王、贵臣亦多戴之;至唐宋已行于民间,不论贵贱水驿:水中驿站。蒹葭:蒹和葭都是价值低贱的水草,喻微贱。灯花:灯心余烬结成的花状物。
这是一首歌咏山水风光兼抒发离情的长调。
上片写春回人间的万千气象,一开始便以曲笔点写春的消息,“暖回雁翼”的“回”字含使动意味,大雁是候鸟,春暧北去,秋寒南归,这温暖的使鸿雁结队北飞的气息,自然便是春天带来的。“骤惊春在眼,借问何时,委曲到山家”三句承前而起,下面几句则是从想象中回转,写眼前的初春景色。“渐渐可藏鸦”之句并无华丽词藻,但却极富想象,给人以流动的美感,并非真有藏鸦,而是“可”藏鸦。该句不仅使人读后如睹其景,而且似乎也使不讨人喜爱的乌鸦因为沾染到春天的气息,变得美丽。
下片是对着面前的景事,抒发淡淡的闲情。起始便是一个嗟叹句“堪嗟”,接下去“清江东注,画舸西流,指长安日下”三句,仿佛是写词人正置身画船,沿着东流注入长江的清江水西去,向着京城──汴京进发。“长安日下”一词是暗用前人句典,唐·王勃《滕王阁序》中有“望长安于日下,指吴会于云间”之句。唐王朝的都城在长安;古人将权力至高无上的君王比作中天之日,所以“日下”也指君王所居之处京都。不过此处“指长安日下”句,则是指向北宋王朝的都城──汴京,使用的是代称手法。“愁宴阑、风翻旗尾,潮溅乌纱”句首的“愁”字与前面阕首的“堪嗟”二字相呼应因。“乌纱”。“今宵正对初弦月,傍水驿,深舣蒹葭”。仔细品味,这“愁”字的落脚便在“初弦月”上。人们常用月圆月缺比喻人间的离合悲欢。尾句“沉恨处,时时自剔灯花写出了离愁在心不能入眠的情况。词的上片,写景体物精细宛转,色泽鲜明,境界清新;下片叙事言情,疏宕宛转,细密圆美,情真意切。整首词生动传神的表现了词人在羁旅行役中由对春色由哀的喜爱到对命运艰难的孤愤之情。
花如堕珥草遗簪,次第东风转作南。巢鷇欲飞看八八,径香不断胜三三。
著亭屈折谁心计,隔竹推敲客手谈。安得身闲携斗酒,趁他姚魏战红酣。
名山看罢看名泉,彻底晶莹石乳鲜。鉴我鬓眉澄我虑,不徒汲取带云煎。
清修苦节学神仙,九转功成别有传。倾盖犹思山市语,画图遥寄草堂悬。
一天星斗斟明水,几处风雷送有年。拟过苍峰看修竹,开门不惜煮春泉。
昔年不肯卧茅庐,赢得飘萧两鬓疏。醉里莫知身似蝶,梦中不觉我为鱼。
故园屈指八千里,老母行年六十馀。何日挂冠辞富贵,少林佳处卜新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