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祀庆成
斋辂虔郊报,祠宫就国阳。繁云犹待族,霁日忽迎长。
圭璧纷佳气,粢盛馥异香。人情欣眷祐,天意益端庄。
被衮侵寒雾,升坛蹑早霜。左方虚小次,午陛却中黄。
六乐乾祇格,三登海宇康。千官森剑佩,万里走梯航。
神筴膺符命,天壶饮福祥。从今瓜瓞庆,鼎业炽弥昌。
猜你喜欢
紫极三阶正,黄宫一气旋。
迎阳周吉土,练日汉甘泉。
考典陈商辂,占祥察舜璿。
朝冠纷璀璨,斋幄湛蟺蜎。
荔席方顒若,油云已廓然。
瑶源尊始祖,绛节从群仙。
碧瓦霏烟外,雕梁丽日边。
大音谐美乐,芳荐列嘉笾。
默喜云孙燕,深期鼎祚延。
六虬纡制跸,九庙辟崇筵。
郁鬯香稃熟,芝楹瑞叶连。
醇牺登硕俎,肃倡被朱絃。
孝奏灵咸格,诚存礼不愆。
清晨登玉轪,彩仗揭龙旃。
虎旅罗三卫,蜺旌亘百廛。
展容趋泰畤,裒福对苍圆。
扆坐张皇邸,帷宫驾采椽。
鼓钟传禁漏,星月粲高躔。
蠖略车回斗,灾煌衮象天。
华支金擢秀,雅奏玉鸣鋗。
虚次停垂佩,登坛俨奉瑄。
兰生芬献斝,电燎郁升烟。
气晏樵蒸焜,天澄境落褰。
涓成均拜胙,抃庆趣摩肩。
凤蓋端闈敞,蠅书惠泽宣。
自欣千载遇,叨贰六卿联。
簪笔琱兴上,扶圭绣黼前。
独多亲日表,敢后赞云篇。
帝德惟天大,臣心匪石坚。
愿言陪虎拜,宝历万斯年。
盛礼弥三祀,初元正七年。
祭兼天地报,仪自祖宗传。
讲义金华久,斋心玉食鲜。
秋成通四海,廪实到穷边。
尘卷跳疆寇,琛来渡海船。
人和神亦答,物备礼诚全。
庙室开深靓,郊丘对广圜。
翠帷新秘殿,宝仗溢通廛。
周冕裘缯俭,唐车保介便。
导前多旧德,迎拜或华颠。
荐洁求阴燧,驰诚寄燎烟。
垂精粲星斗,望秩遍山川。
降辂追前躅,回班戒弗虔。
彻絪深屈体,屏盖切承天。
嶰谷灰初应,扶桑日欲躔。
旌旗逐风转,歌舞送天旋。
帘启瞻宸极,鸡号识漏泉。
矜愚开罪罟,释欠靖民编。
乐作波翻海,书行箭脱弦。
东朝归福胙,南极本高仙。
有道知难犯,无私每得贤。
劬劳就圣德,谦畏绝私权。
治道初无象,神功竟莫宣。
下臣叨进玉,随见颂诚然。
盛礼弥三祀,初元正七年。
祭兼天地报,仪自祖宗传。
讲义金华久,斋心玉食鲜。
秋成通四海,廪实到穷边。
尘卷跳疆寇,琛来渡海船。
人和神亦答,物备礼诚全。
庙室开深靓,郊丘对广圜。
翠帷新秘殿,宝仗溢通廛。
周冕裘缯俭,唐车保介便。
导前多旧德,迎拜或华颠。
荐洁求阴燧,驰诚寄燎烟。
垂精粲星斗,望秩遍山川。
降辂追前躅,回班戒弗虔。
彻絪深屈体,屏盖切承天。
嶰谷灰初应,扶桑日欲躔。
旌旗逐风转,歌舞送天旋。
帘启瞻宸极,鸡号识漏泉。
矜愚开罪罟,释欠靖民编。
乐作波翻海,书行箭脱弦。
东朝归福胙,南极本高仙。
有道知难犯,无私每得贤。
劬劳就圣德,谦畏绝私权。
治道初无象,神功竟莫宣。
下臣叨进玉,随见颂诚然。
南风之薰(xūn)兮,可以解吾民之愠(yùn)兮。
南风之时兮,可以阜(fù)吾民之财兮。
南风清凉阵阵吹啊,可以解除万民的愁苦。
南风适时缓缓吹啊,可以丰富万民的财物。
本站。
南风:东南风,又称薰风(薰是清凉温和的意思)。愠:含怒,怨恨,忧愁。
时:适时,及时,合时宜的。阜:丰富。
《南风歌》相传为舜帝所作。《礼记·乐记》曰:“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古今乐录》曰:“舜弹五弦之琴,歌《南风》之诗。”《史记·乐书》曰:“舜歌《南风》而天下治,《南风》者,生长之音也。舜乐好之,乐与天地同,意得万国之欢心,故天下治也。”明初,晋王朱(木冈)展扩太原城,新增修大南门,取《南风歌》之意,原南门命名为承恩门,即辛亥革命后的首义门,新南门命名为迎泽门。
此诗前两句始见战国尸佼的《尸子·绰子篇》,全诗始出三国魏王肃收集编撰的《孔子家语·辩乐解》。《孔子家语》是王肃伪托之作,今人因而怀疑《南风歌》也是后人伪作。舜为传说人物,其“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很可能是小说家笔法。不过据考证,《南风歌》自战国后已广为人知。今人逯钦立指出:“《史记》已言歌《南风》之诗。冯衍《显志赋》又云咏《南风》之高声。步骘《上疏》亦言弹五弦之琴,咏《南风》之诗。俱证《尸子》以后,此诗传行已久。谓为王肃伪作,非是。”(《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王力则从音韵学的角度指出:此诗“以‘时’‘财’为韵,这种古韵也决不是汉以后的人所能伪造的”(《汉语诗律学》)。当然,这首句式整齐、诗语明朗、抒情优美的《南风歌》,也不可能是舜帝时代的原作,而是在口耳相传的过程中,经过了后人的加工和润色的。
全诗四句,但情思复杂。它借舜帝口吻抒发了先民对“南风”既赞美又祈盼的双重感情。因为,清凉而适时的南风,对万民百姓的生活是那样重要,那样不可缺少。
“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这是就苦夏的日常生活而言。赤日炎炎,暑气如蒸,百姓怎能无怨?而南风一起,天气转凉,万民必有喜色。所谓薰风兼细雨,喜至怨忧除。白居易《首夏南池独酌》“熏风自南至,吹我池上林”,就是表达了这种情怀。“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清凉的南风可以解民之愠,适时的南风则可以阜民之财,由日常生活转而到收成财物,诗意更进一层。《礼记·乐记》曰:“天地之道,寒暑不时则疾,风雨不节则饥。”可见,“南风”的“阜民之财”比之“解民之愠”更为重要,也更为令人祈盼。因此,前人大都从这方面来阐释诗旨。司马迁说:“《南风》之诗者,生长之音也。”(《史记·乐书》)王肃也说:“《南风》,育养民之诗也。”概言之,《南风》之歌,即赞颂“南风”煦育万物、播福万民的恩泽之歌。
善读诗者,当悟诗外之旨。其实,先民们对“南风”的赞颂和祈盼,也正反映了他们在自然力面前的无可奈何和无能为力。热烈虔诚的赞颂里,潜藏着忧郁无奈的心情。不过,由于对“南风”的赞颂和祈盼,是通过拟想中的舜帝口吻表达的。因此,经后世儒家诗评家的阐释,“南风”逐渐具有比兴之意,并成为帝王体恤百姓的象征意象;历代诗人也常以“南风”来称颂帝王对百姓的体恤之情和煦育之功。在古代诗歌语词中,“南风”是最具美颂色彩的意象之一。
在艺术形式上,诗句错落,诗节对称;押韵讲究,重章复唱;辞达而意显,声曼而情婉,这是《南风歌》的主要特点。这种类似楚辞格调的艺术特色,同它在流传过程中得到加工润色的“第二重创作”,有着密切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