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虬髯虎颧任公子,钓鳌不得万缘死。舍身断拟作佛奴,手结团焦白云里。
此云袅袅复辉辉,有如菩萨拖白衣。汝今已现居士相,无心出岫无心归。
猜你喜欢
玉壶冰莹(yíng)兽炉灰。人起绣帘开。春丛一夜,六花开尽,不待剪刀催。
洛阳城阙(què)中天起,高下遍楼台。絮乱风轻,拂鞍(ān)沾袖,归路似章街。
玉壶里结了一层光亮透明的寒冰,兽形香炉里的香料也已燃成灰烬。打开绣帘,眺望窗外,才发现夜里的一场大雪,将树木花丛点缀得晶莹透亮,不需要用剪刀裁剪。
洛阳的城阙凌空而起,高高低低遍布楼台,雪花仍如柳絮般在纷纷扬扬地下着,拂过马鞍,沾上衣袖,约完会的人感觉这回家的路恰似章台街呢。
参考资料:
1、郁玉莹编著,欧阳修词评注,江西人民出版社,2012.03,第12-13页
2、谭新红编著,欧阳修词全集,崇文书局,2014.06,第202-203
少年游:词牌名,始见于晏同叔《珠玉词》。又名少年游令、小阑干、玉腊梅枝。兽炉:铸成兽形的香炉。春丛:春季丛生的草木。六花:雪花,因其结晶为六瓣,所以叫六花。剪刀:喻春风。
拂鞍:拂过马鞍。章街:章台街,汉代都城长安街名,街旁多植柳树。
上片从闺中人的视角咏雪,首先通过室内景写天气之寒冷,为下文咏雪作铺垫。“玉壶”句,室内的王壶上结了一层晶莹透亮的冰,取暖香炉内的香也烧成了灰烬。接着描写的视角由内而外。闺中女主人公起床掀开绣帘一看,只见雪花纷纷扬扬,不待剪刀裁剪,树上仿佛开满了洁白的六出花朵。这里词人巧妙化用唐诗“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及“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写大雪纷飞的样子,形象生动。
下片从冶游者的视角吟雪,首先从室外着笔。洛阳城中,城阙高耸,楼台高高低低、参差不齐。飘扬着的雪花似迎风飞舞的柳絮,有的拂过行人的马鞍,有的飘落在他的衣袖上。末句笔锋一转,说行人骑马过街的情形仿佛似走马章台街。章台街为冶游场所,这似乎在点明雪中行人的身份——冶游之人。
词作上下两片分别从闺中人和冶游者的角度写雪景,看似无联系,但一为居家候者,一为旅途归人,如此,则词中吟雪之时则包含闺怨之意。
还山吟桂花,松子秋云深。山人还山抱孤琴,空山猿鹤来相寻。
披裘何必登遥岑,远公自有东西林。东西山色看皆美,一入林中可以止。
土木形骸无所拟,悠悠忽忽恒如此。再歌还山吟朱颜,俄受白发侵还山。
欲俟买山金,无金终负还山心。一瓢一锡且随意,许由巢父百世之上为知音。
旧日题名处,春风又绿芜。合流江九派,砥柱石双孤。
树色遥分楚,舟行已尽吴。只惭渔父问,能赋《石钟》无。
归来诗酒洽天机,骚客无烦咏式微。三径就荒松菊在,洗除蒿艾净秋晖。
鸡冠浑是胭脂染,今日如何浅淡妆。只为五更贪报晓,至今犹带满头霜。
文祖初封岳,经营十二年。景光如有见,议礼不相沿。
畚锸三军举,泉刀九府捐。龙髯垂过膝,象帝发鬈然。
东吴头,西楚尾,江南遥遥数千里。就中姑苏与广陵,舟车辐辏如流萍。
纷华满眼遍城郭,大家小户乐复乐。红楼大道珠翠繁,画槛中流箫鼓作。
酒酣肉饱不知倦,佳冶盈盈满芳甸。稗贩犹裁白纻衣,闾娵亦著黄金钏。
回头却顾四壁空,小儿索饭啼门东。未知衣食竟谁是,且复强举称豪雄。
呜呼!江南之贫贫若洗,朝歌夜舞徒为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