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胎簪昔中折,桐柏亦涓涓。张生一振之,矫矫遂无前。
平原称盗骊,霜夜拭龙渊。昔与宗生角,推锋互瑕坚。
一矢银潢漏,再矢月胁穿。隽声绛灌耳,沦落二十年。
晚途始见收,改服事戎旃。密饵间阏氏,飞书降右贤。
山甫城朔方,吉甫颂其贤。自非如椽笔,畴能勒燕然。
猜你喜欢
德甫宦不达,衔饥卧西山。散发听樵歌,轻舠弄潺湲。
宁无临川屐,不踏城市间。举世称高节,吾独叹微言。
昔闻双井徒,竭蹶趋险艰。旦夕费雕锼,不救岩石顽。
解曾一决之,浊流遂泛澜。左蠡稍自清,匡庐出孱颜。
遂令洪都瑟,疏越表三叹。正始岂必多,滥觞良亦难。
昔我先司马,列棘遴楚士。于时独明卿,裒然拔其萃。
拓落厌时趣,纵横富篇制。已窥正始格,复探作者意。
失鹄必反求,贯革有余锐。颇余东方谑,不作公孙媚。
吏道亦自工,时违巧相避。二始稍见收,三斥竟成踬。
桃李倾骄日,幽兰自憔悴。开径樊口田,卖文成活计。
却问诸少年,畴能一兼诣。
岷峨孕才秀,铜梁嗣临邛。昔托艺苑盟,均年如弟兄。
岂无竹林隽,坦陀让山公。处则若渊停,沛则九有丰。
五领开府节,三奏保障功。谈笑杯俎间,立除肘腋凶。
既表文士用,复解书生穷。追锋一召入,立拜留侯封。
黔黎既膻悦,翰管亦景从。而我独何为,亹亹称赤松。
凉蟾吹浪罗衫湿,贪看无眠久延立。欲将高调寄瑶琴,一声弦断霜风急。
凤胶难煮令人伤,茫然背向西窗泣。寒机欲把相思织,织又不成心愈戚。
掩泪含羞下阶看,仰见牛女隔河汉。天河虽隔牛女情,一年一度能相见。
独此弦断无续期,梧桐叶上不胜悲。抱琴晓对菱花镜,重恨风从手上吹。
青莲两两照山开,道是金仙手自栽。
人与金牛俱不见,更从何处觅心来。
长袖翩翩白皙郎,紫骝斜控绿丝缰。等閒来往青齐近,为访何人是孟尝。
一丘壑(hè)。老子风流占却。茅檐(yán)上、松月桂云,脉(mò)脉石泉逗山脚。寻思前事错。恼杀晨猿夜鹤。终须是、邓禹辈人,锦绣麻霞(xiá)坐黄阁。
长歌自深酌(zhuó)。看天阔鸢(yuān)飞,渊静鱼跃。西风黄菊芗(xiāng)喷薄。怅日暮云合,佳人何处,纫兰结佩带杜若。入江海曾约。
遇合。事难托。莫系磬(qìng)门前,荷蒉(kuì)人过,仰天大笑冠簪(zān)落。待说与穷达,不须疑著。古来贤者,进亦乐,退亦乐。
一山一水,有幸占断这里的山水风流。茅屋檐上,松树和桂树间都有云月相伴,山泉静静的流淌,在山脚间逗留玩耍。我不该错入仕途,徒教猿鹤愤恨。功名终须是邓禹之辈的事情,穿着色彩斑斓的锦绣坐在丞相府之上。
自己饮酒大声放歌。看天空广阔,鸢鹰翱翔,深渊宁静,鱼儿跳跃。西风中黄菊和香草的香味四处飘逸。日将暮,佳人不知道在何处,令人惆怅。在入江河之前我们曾经有过约定。
君臣之合这种事难有凭托。不要效仿孔子击磬于卫,唯恐不为人知。仰天大笑冠簪脱落。说起人生中的困顿与显达,不需要怀疑迷茫。以古代的贤者为师,进退皆乐。
参考资料:
1、徐汉明.《辛弃疾全集》:湖北辞书出版社,2013年3月1日:第154页
2、徐北文,石万鹏.辛弃疾词选:济南出版社,2009-04-01:第142页
一丘壑:一丘一壑,即一山一水。晨猿夜鹤:语出《北山移文》。邓禹:字仲华,新野人。佐刘秀称帝,二十四岁即拜为大司徒。麻霞:色彩斑斓。黄阁:指丞相府。
“看天阔”两句:喻心境之舒展自在。鸢:鹰。杜若:香草名。
遇合:得到君主的赏识。磬:古时一种打击乐器。荷蒉人:挑草筐之人。穷达:指人生路上的困顿与显达。
全词共分三段。第一段,首韵直接入题,以占尽一丘一壑的风流自我形象,领起全篇。下一韵,以茅屋上“松月桂云”,和山脚下清泉脉脉的优美风景,具体写占尽这一丘一壑的美景者的风流意态。以下以“寻思前事”退过一层,转写以前入仕的错误,印证今日生活的正确,遥领下文。作者把错误用两个意思来表达,一是此间猿鹤为他的离去而悲鸣烦恼;二是功名本是邓禹那样少年得志者的事。这两个表达,一正一反,反借山间猿鹤来表明自己本性合居于山中,正借邓禹辈人的得志,表明功名之事本不属于自己。“终须是”一语,内藏自己多少努力都以失望的感慨。
第二段明接上段起韵,暗接“前事错”,专言今朝心情的愉快和伸展。起言独自饮酒放歌,仰观天上鹰飞,俯视水中鱼跃,颇有“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自由舒畅,鹰与鱼的行迹,虽可能来自于现实的观察,但归根到底是作者心灵自由的幻象。“西风黄菊”一句点明作词的时间,也营造出一种近似于当年陶渊明归隐的生活氛围。作者以“喷薄”写菊花香气,生新脆硬,足见豪情。以下突然转入惆怅的感受中,借用前人诗句,写他对一位曾经约定同游江海、而今不见踪迹的“佳人”即知音的盼望。这位他的想象中像屈原那样身配芳香饰物的佳人,即使真有所指,也更像作者所创造出的自我精神的化身。而“日暮云合”一词,虽是借词于前人,却能“夺胎换骨”,表达自己作为一个老人时间无多时的特有的精神感受。“入江海”一句,以倒装句式,不仅无碍于押韵,而且显示出一种拗折的风味。
第三段揭明主旨,言自己虽然落魄失志,但不求闻达,甘心笑傲林泉,以退为乐。写得极有气势和风骨,显示出一个不免于精神不平的人,对于出处大节的看重。作者先以“遇合”一韵,从第二段所述的意路上转回,轻轻逗出政治失意的牢骚。但马上以“莫”字,压住要倾发壮志才华不为人知的愠怒。此处虽然借用孔子击磬求知的典故,但作者的傲岸显然远过于孔子。下句仍借用典故,表达自己笑傲泉林,不以穷达为怀的精神风采,说明自己不以退处为忧为耻,而觉得其中自有乐处。这就回应开篇“风流占却”一语,使包孕丰富的慢词长调获得了圆满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