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飞桥挂西岭,遥与中弇通。明月组文波,万颖射鲛宫。
诸峰一十二,献巧争为雄。奋肩若饥猊,垂首如渴虹。
憔悴欲沈湘,飘飖独凌风。仰盼云间质,梵语错青红。
一柱锦突兀,孤峰玉玲珑。虽疲子猷接,未悲阮径穷。
猜你喜欢
十年一觉扬州梦,雨散云沈。隔水登临。扬子湾西夕照深。当时玉管朱弦句,忍泪重吟。办取沾襟。饾饤西风□□□。
异国非所志,烦劳殊(shū)清闲。
惊涛千万里,无乃见钟山。
留在别国不是我的意愿,他国的烦劳远多余清闲。
在千万里的惊涛骇浪中,没想到竟然还能见到钟山。
本站。
异国:这里指自己覆灭的国家。殊:不同或超过。
让我抓住不放的是“钟山”这个词。后主对“钟山”这个词很有爱,自号钟隐、钟山隐者。“钟山”对后主来说,意味着出世、隐居、清逸。因此联系全文,“钟山”一次并非实指而是虚指。无乃见钟山并非说见不到钟山,而是说无法继续目前这种类似隐居的闲逸的状态。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应该是,有一件事他不想去做。不想做的理由是因为环境恶劣,无法像现在这样清逸闲散。
他说“不想去”,意味着有选择的余地。又说不想去的理由是因为“不能这么安逸”,意味着他目前的生活状态是相当安逸舒适的。如果是亡国前后期的作品,是否去汴京,是他可以选择的吗?他当前的生活状态,能用“安逸”来描述吗?显然不能。所以这不是亡国前后的作品。
将这首诗和后主的生平相联系,可以作以下猜测:所谓异国,并非指某个国家,而是指自己灭亡的唐朝。所谓惊涛,并非是说渡江的情景,而是自己现状。所谓钟山,并非是说某座山,而是说隐居的生活。而在后主心目中,隐居不代表清苦,而代表清逸。
他现在正过着十分安逸的生活,很舒服满足,不想放弃这种生活去过另外一种类似于“惊涛骇浪”般的,有别于现在的生活。
谁写云山著此僧,王维去后让君能。松庭鸟下闻斋磬,萝径烟消见佛灯。
春雨小溪流㶁㶁,夕阳孤塔影棱棱。看图便欲离尘俗,共结茅庵紫翠层。
独坐松堂下,参差静影来。西湖歌吹歇,推却小窗开。
铃斋静暇锁棠阴,幽壑何妨窈窕寻。
咳唾珠玑辉众目,铮鏦琴瑟乐宾心。
引杯非为黄花醉,设席欣逢皂盖临。
来岁茱萸赐朝士,看君鲸吸玉壶斟。
服柏不飞炼,闲眠闭草堂。有泉唯盥漱,留火为焚香。
新雨闲门静,孤松满院凉。仍闻枕中术,曾授汉淮王。
绵蕝何须鲁两生,紫髯落落称华缨。泰坛导驾开徐步,文陛催班引大声。
一代世官周礼重,九重增秩汉恩荣。水晶宫里蘋风起,北望红云是帝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