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千山坐失千巃嵷,似是帝遣云君封。巫鬟不辨青婀■,华掌难扑金芙蓉。
已应羲驭走骄日,或有雷门呼蛰龙。天阊元气漏不断,倏忽絪缊二仪满。
远看陇树春欲无,近即庭花暝差缓。村村麦苗俱望幸,川川鱼子希休浣。
欲雨不雨春山姿,欲吐未吐胸之奇。指端已觉气出没,眼底尚郁天淋漓。
丹青洗尽太素显,彷佛乾坤垂辟时。谁为展助虚堂色,恍有蛟螭蟠四壁。
摩挲纸素若未乾,矫首长空俄泼墨。野夫抱膝一沈吟,襄阳耕云云正深。
亦知大旱为霖在,终是南山隐雾心。
猜你喜欢
新丰酒波堪濯足,尘土红污酒波绿。粗豪饮客下马来,三觥五筹行促促。
何如并著春江船,蒲茸紫立柳黄眠。船头钓得缩项鳊,卖之尽可供酒钱。
夕阳射眼拉柁转,江光贴天孤鸟远。
古木蔽炎日,新蕉延远飔。大有会心处,悠然当告谁。
近水宛芬芳,临风淡容与。不见采芳舟,疑逢戍边女。
石田居士东吴叟,人品清高称妙手。诗中兼画画兼诗,酒后放歌歌放酒。
平生怕入利名场,胸中万顷涵沧浪。兴来濡笔写天趣,坐令万象无精光。
信手画山还画水,幻出山僧与仙子。珍禽异草入乌丝,怪石苍松落书几。
昨朝有使东吴来,囊封千里轻琼瑰。高堂展玩那忍弃,不觉令人心眼开。
君才诗画真三绝,肯让前朝赵松雪。乾坤游戏了馀生,海内何人呼俊杰。
一缄简札遥相闻,却恨关山隔暮云。记取蓝田餐玉法,殷勤传去一酬君。
只眼须凭自主张,纷纷艺苑(yuàn)漫雌(cí)黄。
矮人看戏何曾见,都是随人说短长。
纷纷的艺苑里各种说法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对错互见,深浅不一,对同一问题的看法有时也五花八门。这时需要的是独具慧眼,有自己的视角和观点。
如果自己见识低下,就像矮人看戏似的,自己什么也没看见,对戏的好坏心中没有定数,只是随声附和罢了。说明评论事物要有主见,不要人云亦云。
本站。
只眼:独到的见解,眼力出众。艺苑:艺坛,艺术领域。雌黄:即鸡冠石,黄赤色,可作颜料。古人写字用黄纸,写错了用雌黄涂掉再写。后用信口雌黄喻随口乱说。
这是一首作者表白自己的艺术主张的诗。指出文艺批评应提倡有独到的见解,不可鹦鹉学舌,人云亦云。
作者一针见血地指出:评论诗词的好坏优劣,应当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哪个,而不能像文坛艺苑中的某些人一样,心口雌黄。马克思哲学认为,要做到独具慧眼,深刻地认识、把握事物的本质,一是必须在实践中占有大量的感性材料;而是必须善于对感性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和发展。
前二句点出在纷纷的艺苑里各种说法鱼龙混杂,这时 需要的是独具慧眼,有自己的视角和观点。当然这是相当不容易的,需要自己有深厚的学养和阅历,成为“高人”。
后二句作一形象的比喻,用矮人看戏作比,矮人看戏时被前边的人挡住目光,哪里能看到戏台上的场景?戏散大家一起谈起来时,只能是附和人家的说法。这就好比我们自己对“艺苑”的看法,如果自己学力浅薄,不能“独具只眼”,那就只能“随人说短长”了,这种鹦鹉学舌,拾人牙慧的行为作者是坚决反对的。
这首诗继承以诗歌体裁论诗歌的传统,见解卓异,说理畅达。全诗看似佶手拈来、随手而出,但却具有极为精辟深刻的理论内涵。李白、杜甫被称为诗中仙圣,在唐代即受到推崇,如韩愈在仕由逝世时才3岁,后来他熟读李杜诗篇,作有《调张籍》一诗,其中有“李杜文章在,光芒万丈长”“伊我生其后,举颈遥相望”等语,可谓敬佩得五体投地。而后世特别是明清两代,对李杜的崇拜更是前所未有,并且普遍地认为诗自唐以来诗道不振,一代不如一代。甚至有人还提出从《诗经》以来每况愈下、自宋元以来无诗之论,这种看法在明清诗歌理论中占有主导地位。
诗人开篇即总论概述了这一普遍现象,以李杜为代表指出了他们的诗作固然光耀千秋,流传万古,其崇高地位与普及程度已是脸炙人家传户诵。接下来却陡然转笔,尖锐地指出了这种情况带来的另外的弊端:熟极而流,不仅令人觉得从内容到形式都没有新意,而且还隐隐含有这一现象在某一程度上阻碍了后世诗人的创新之意,其见解之深刻,笔触之辛辣,思虑之周到,足以发人深省。前两句并非真足在贬低李杜,而是为下文略作铺垫而已,以下即转入主题的抒发。
一段月中秋气清,沦枝浃叶况精英。
学人鼻观饱参罢,七窍通融四体轻。
病久溪堂镇日关,潭空不复著蛟蟠。
断无喝道来松下,时有拿音到苇间。
上宰相书浑绝笔,闻皇子报一开颜。
出门应被盟鸥笑,谁遣高飞带箭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