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猗猗丛兰,芬于幽阻。彼美蘅杜,风所揄吐。芃芃禾黍,罹此暑雨。
槁实不恤,世有饥者。徘徊九方,靡即宁处。君子悦心,不在爵土。
嗟余已迈,归从兰所。
猜你喜欢
驾言遑遑,云胡以宿。彼兰者何,猗猗空谷。维兰之芬,维兰之德。
薄言尔采,宁不尔谷。行道迟迟,我心伤悲。庶无内疚,天其靡夷。
奏事传青阁,拂除乃陶嘉。散条凝露彩,含芳映日华。
已知香若麝,无怨直如麻。不学芙蓉草,空作眼中花。
朝露凝兮奕叶光。紫茎出兮芬芳。托根兮楚畹芳。菲菲兮满堂。
念中情兮不能忘。揽玉佩兮纫幽香。操鸣琴兮动清商。叹遗音兮心徊徨。
怀美人兮天一方。感露霜兮沾裳。
龙沙公子龙头客,锦绣胸襟玉雪颜。一日蜚英惊四海,九天承宠宰三山。
花前封印青春醉,槐下鸣琴白昼閒。守令近民勤圣念,早须报政五云间。
一听啼鹃感不胜,罗䣕蔽日隐觚棱。麻鞋行在翻无泪,独向青烽哭佛灯。
野翁抱瓮甘息机,懒梦山蕉无是非。独向山中伴麋鹿,白云时傍野亭飞。
远信入门先有泪,妻惊女哭问何如。
寻常不省(xǐng)曾如此,应是江州司马书。
远来的信使刚进门,我就流下眼泪。妻子吃惊女儿哭,探询:这是什么原因?
她们猜想:“平常不曾有过这样的事情,应该是江州司马白乐天寄来了书信。”
参考资料:
1、吴大奎马秀娟.元稹白居易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40-41
远信:远方的书信、消息。何如:如何,怎么样。用于询问。
寻常:平常,平时。不省:谓未见过。江州司马:即白居易。
这是一首构思奇特的小诗。题目是《得乐天书》,按说,内容当然离不开信中所言及读信所感。但诗里所描绘的,却不是这些,而是接信时一家人凄凄惶惶的场面。诗的第一句“远信入门先有泪”,是说,诗人接了乐天的江州来信,读完后泪流满面。第二句笔锋一转,从妻女的反应上着笔:“妻惊女哭问何如。”诗人手持远信,流着泪走回内室,引起了妻儿们的惊疑:接到了谁的来信,引起他如此伤心?这封信究竟带来了什么噩耗?妻女由于困惑,发而为“惊”、为“哭”、为“问”。可她们问来问去,并没有问出个究竟。因为,诗人这时已经伤心得不能说话了。于是,她们只好窃窃私语,猜测起来:自从来到通州,从没见什么事使他如此激动,也从未见谁的一封来信会引得他如此伤心。够得上他如此关心的人只有一个──白乐天。这封信,八成是江州司马白乐天寄来的了。
小诗向来以直接抒情见长,几句话很难写出什么情节、场面。元稹这首小诗,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写出了场面、情节,却不直接抒情。他在四行诗里,画出了“妻惊女哭”的场景,描绘了“问何如”的人物对话,刻画出了“寻常不省曾如此”的心理活动,而诗人万端感慨,却只凝铸在“先有泪”三字中,此外再不多说。全诗以素描塑造形象,从形象中见深情,句句是常语,却句句是奇语。刘熙载《艺概》说:“常语易,奇语难,此诗之初关也;奇语易,常语难,此诗之重关也。香山用常得奇,此境良非易到。”其实,用常得奇者,岂止白香山为然,香山的好友元微之,早就越过这道“重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