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边塞平无日,沧江未拟还。灯前梳白发,马上梦青山。
薄曙群峰外,残星杳霭间。鸡鸣问何处,已过古萧关。
猜你喜欢
晚景萧疏画不成,晚花作意出繁英。鲜明独向霜露见,烂熳
深林碧琅玕,直节空其中。
截为小曲几,贯以青丝总。
自然光莹质,不费髹漆工。
偃仰隐背稳,提挈才指从。
儿曹莫轻毁,此物便老翁。
十步荒园亦懒窥,枕书小醉睡移时。健如黄犊时无几,钝似寒蝇老自知。
休惜飞驰春过眼,但求强健酒盈卮。枇杷著子红榴绽,正是清和未暑时。
胜地来休沐,山程懒忌前。
草堂新杜曲,诗格旧临川。
客乘千珠履,翁琴百涧泉。
参寻幽路滑,空想石头禅。
我来春未动,兀坐秋忽老。客怀饱世味,尘土不容澡。
尚馀笔砚癖,俯仰半华皓。中年得异书,夜讽或至卯。
尔来口生棘,妙语时耳剽。故人吾臭味,囊帙富缃缥。
什袭秘不传,凛若璧在赵。念兹访遗逸,从人掇残藁。
何当发其藏,囷廪一倾倒。穷途百态恶,归思疾飞鸟。
终当馈所有,共此绝代宝。岁晚同吟哦,乘风上蓬岛。
出门月色白如霜,静夜所思思断肠。有美人兮天一方,碧云迢迢河汉长。
河汉长,不可越。但有一寸心,含情托明月。明月照人心不移,静夜所思谁得知。
高阁横秀气,清幽(yōu)并在君。
檐(yán)飞宛溪水,窗落敬亭云。
猿啸风中断,渔歌月里闻。
闲随白鸥(ōu)去,沙上自为群。
亭阁高耸充溢着清秀之气,凭亭览望君可赏得清幽之景。
宛溪绿水飞过阁檐,敬亭山的云朵从窗前飞落。
清风徐吹猿啸之声时断时续,明月朗照渔歌阵阵传来。
闲逸之时自可随白鸥鸟而去,在沙岸上与鸟为群。
参考资料:
1、詹福瑞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796-797
2、复旦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室选注.李白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年08月第1版:168-169
横:充溢,充塞。清:清新。幽:幽静。君:崔八丈。
宛溪水:在宣城东。宛溪:水名,在宁国府城东,源出峄阳山,其流清激。敬亭:敬亭山。
白鸥:水鸟名,常群集海上,随着海舶飞翔。
“高阁横秀气,清幽并在君”运用铺叙手法,描绘出一幅亭阁高耸充溢着清秀之气、崔八丈可欣赏清幽之景的景致。诗人一语双关:说水亭清新,言水亭幽静,二者兼而有之。前句写“高阁”高耸开阔,充溢着山川之秀气。后句写诗人凭着水亭览望崔八丈而觉得“君”清幽,侧重表达出水亭的清新与幽静。
“檐飞宛溪水,窗落敬亭云”承接水亭的秀气与清幽,紧扣上文,写诗人在敬亭山的所见:运用比喻修辞手法,描绘出一幅宛溪水从屋檐边飞过、敬亭山的云朵从窗前飞落的景观。诗人从亭中望水飞落,恰似从屋檐边飞过。云从窗而落,侧重体现出水亭的高耸开阔、秀丽清幽。
“猿啸风中断,渔歌月里闻”写诗人在敬亭山的所闻:从敬亭山中转出猿啸,从宛溪水中转出渔歌。山水中有此清音,猿啸声因风变得断断续续,渔歌泛月遥闻。诗人在歌咏了清静幽雅的自然景物的同时,又写出了一种落寞的景况和环境:以“风”、“月”之清幽,助“猿”、“渔”之逸响,勾画出一副凄凉冷清的景色。
“闲随白鸥去,沙上自为群”描绘出一幅闲逸之时随白鸥而去、沙岸上与鸟为群的景致,诗人通过写宛溪边沙滩上白鸥的悠闲神态,抒发追求自由、闲适的情怀。“闲”、“白鸥”、“自为群”,点染出诗人追求与无机心的“白鸥”为群。一个“闲”字,传达出诗人心灵的解脱自在。
全诗四句四十字,廖廖数句写崔八丈水亭幽美的风景:檐飞溪水,窗落暮云,风送猿啼,渔舟唱晚,有声有色,读之如临画境。此诗语言通俗易懂、言简意赅,结构严紧,用字精当,写诗人游崔八丈水亭所见所闻的感受,以“风”、“月”之清幽,助“猿”、“渔”之逸响,歌咏了清静幽雅的自然景物。以“猿啸”、“渔歌”、“风”、“月”喧染氛围,使得诗意具有飞扬跋扈又不失唯美伤感的气势,从而流露出诗人内心处怀归忧国的感伤情怀。以“闲”、“白鸥”、“自为群”,点染出诗人与无机心的“白鸥”为群,意在洗尽凡心,侧面表露出诗人摆脱了有无得失的滞累、宠辱名利的羁束后的闲适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