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澄江潇洒散柴门,暂弄渔竿玩晓昏。九鼎犹增淮海重,数篇谁赋泰山尊。
黄尘白浪归心远,药裹书签旧物存。与子同袍未同趣,高城吟望几销魂。
猜你喜欢
因君驻遐想,渺渺五云峰。秋兰适盈把,言赠无由从。
况闻一苇杭,往来亦憧憧。所稀同心人,恐迷寄前踪。
于时白露繁,幽姿照芙蓉。
百年才觉古风回,元祐诸人次第来。
讳学金陵犹有说,竟将何罪废欧梅?
这首诗回顾了宋诗的发展,批评苏黄后学抛弃欧、梅关注现实、平易自然的诗风。宋太祖到仁宗(960-1063)约100年时间里,文坛上总的倾向是承袭晚唐余风,内容单薄,文风华靡。尤以取法李商隐的西昆体缺乏李诗的真挚情感和深沉感慨,专门模仿李诗的艺术外貌,只注重音节铿锵,辞采精丽,又喜用典故,力图表现才学工力。这种诗风一直到北宋中的欧阳修、梅尧臣、苏舜钦等人从理论到实践上继韩柳提倡古文进行诗文革新才得以扭转。因此元好问称“百年才觉古风回”。“元祐诸人”指苏轼、黄庭坚、陈师道等诗人(其诗歌成就及流弊参看第二十二、二十三、二十六首)。“金陵”是指王安石,王安石也是北宋大文学家,政治家。王辟之《渑水燕谈录》:“公之治经尤尚解字,末流务为新奇,浸成穿凿。朝廷患之。诏学者兼用旧传注,·····于是学者皆变所学,至于著书以诋公之学者,且讳称公门人。”王安石变法失败后,王安石的一些著作被朝廷禁止,不少门人亦讳言是其门人,所以元好问说“讳学金陵犹有说”。但是苏黄后学、江西诗派不注重思想内容,一味求奇求变,连欧阳修、梅尧臣都废而不学,元好问责问批评了这种风气。
苦雨何其久,山乡化水乡。
月余沈碓硙,天半起帆樯。
孰不思神禹,畴能饷子桑。
溺饥非己责,愁绝望朝阳。
宿昔梦颜色,
咫尺思言偃。
何况杳来期,
各在天一面。
踟蹰暂举酒,
倏忽不相见。
春草似青袍,
秋月如团扇。
三五出重云,
当知我忆君。
萋萋若被径,
怀抱不相闻。
五阴山头乘骏马,一鞭策起疾如飞。
临行莫问栖真处,南北东西随处归。
徒言人最灵,白骨乱纵横。如何当春死,不及群草生。
尧舜宰乾坤,器农不器兵。秦汉盗山岳,铸杀不铸耕。
天地莫生金,生金人竞争。
一从潜水别,三见菊花黄。
旧好论交笃,新诗引兴长。
劳生閒自笑,道术淡相忘。
蝴蝶秋来懒,时应到睡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