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你喜欢
汉皋古来雄,山水天下秀。高当轸翼分,化作英髦囿。
暴秦之前人,灰灭不可究。自从宋生贤,特立冠耆旧。
离骚既日月,九辩即列宿。卓哉悲秋辞,合在风雅右。
庞公乐幽隐,辟聘无所就。只爱鹿门泉,泠泠倚岩漱。
孔明卧龙者,潜伏躬耕耨。忽遭玄德云,遂起鳞角斗。
三胡节皆峻,二习名亦茂。其馀文武家,相望如斥堠。
缅思齐梁降,寂寞寡清胄。凝融为漪澜,复结作莹琇.
不知粹和气,有得方大受。将生皮夫子,上帝可其奏。
并包数公才,用以殿厥后。尝闻儿童岁,嬉戏陈俎豆。
积渐开词源,一派分万溜。先崇丘旦室,大惧隳结构。
次补荀孟垣,所贵亡罅漏。仰瞻三皇道,虮虱在宇宙。
却视五霸图,股掌弄孩幼。或能醢髋髀,或与翼雏鷇.
或喜掉直舌,或乐斩邪脰。或耨鉏翳荟,或整理错谬。
或如百千骑,合沓原野狩。又如晓江平,风死波不皱。
幽埋力须掘,遗落赀必购。乃于文学中,十倍猗顿富。
囊乏向咸镐,马重迟步骤。专场射策时,缚虎当羿彀。
归来把通籍,且作高堂寿。未足逞戈矛,谁云被文绣。
从知偶东下,帆影拂吴岫。物象悉摧藏,精灵畏雕镂。
伊余抱沈疾,憔悴守圭窦。方推洪范畴,更念大玄首。
陈诗采风俗,学古穷篆籀。朝朝贳薪米,往往逢责诟。
既被邻里轻,亦为妻子陋。持冠适瓯越,敢怨不得售。
窘若晒沙鱼,悲如哭霜狖。唯君枉车辙,以逐海上臭。
披襟两相对,半夜忽白昼。执热濯清风,忘忧饮醇酎。
驱为文翰侣,驽皂参骥厩。有时谐宫商,自喜真邂逅。
道孤情易苦,语直诗还瘦。藻匠如见酬,终身致怀袖。
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
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rú)。
妾家高楼连苑(yuàn)起,良人执戟(jǐ)明光里。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你明知我已经有了丈夫,还偏要送给我一对明珠。
我心中感激你情意缠绵,把明珠系在我红罗短衫。
我家的高楼就连着皇家的花园,我丈夫拿着长戟在皇宫里值班。
虽然知道你是真心朗朗无遮掩,但我已发誓与丈夫生死共患难。
归还你的双明珠我两眼泪涟涟,遗憾没有遇到你在我未嫁之前。
参考资料:
1、于海娣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322-323页
妾:古代妇女对自己的谦称,这里是诗人的自喻。
缠绵:情意深厚。罗:一类丝织品,质薄、手感滑爽而透气。襦:短衣、短袄。
高楼连苑起:耸立的高楼连接着园林。苑:帝王及贵族游玩和打猎的风景园林。起:矗立着。良人:旧时女人对丈夫的称呼。执戟:指守卫宫殿的门户。戟:一种古代的兵器。明光:本汉代宫殿名,这里指皇帝的宫殿。
用心:动机目的。如日月:光明磊落的意思。事:服事、侍奉。拟:打算。
恨不:一作“何不”。
《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载于《全唐诗》卷三八二。下面是国学大师、全国首批博士生导师钱仲联先生与苏州大学文学院徐永端教授对此诗的赏析。
此诗通篇运用比兴手法,委婉地表明自己的态度。单看表面完全是一首抒发男女情事之言情诗,骨子里却是一首政治抒情诗,题为《节妇吟》,即用以明志。
此诗似从汉乐府《陌上桑》、《羽林郎》脱胎而来,但较之前者更委婉含蓄。
首二句说:这位既明知我是有夫之妇,还要对我用情,此君非守礼法之士甚明,语气中带微辞,含有谴责之意。这里的“君”,喻指藩镇李师道,“妾”是自比,十字突然而来,直接指出师道的别有用心。
接下去诗句一转,说道:我虽知君不守礼法,然而又为你情意所感,忍不住亲自把君所赠之明珠系在红罗襦上。表面看,是感师道的知己;如果深一层看,话中有文章。
继而又一转,说自己家的富贵气象,良人是执戟明光殿的卫士,身属中央。古典诗词,传统的以夫妇比喻君臣,这两句意谓自己是唐王朝的士大夫。
紧接两句作波澜开合,感情上很矛盾,思想斗争激烈:前一句感谢对方,安慰对方;后一句斩钉截铁地申明己志,“我与丈夫誓同生死”。
最后以深情语作结,一边流泪,一边还珠,言词委婉,而意志坚决。
诗中所说“双明珠”是李师道用来拉拢、引诱作者为其助势的代价,也就是常人求之不得的声名地位、富贵荣华一类的东西。作者慎重考虑后委婉的拒绝了对方的要求,做到了“富贵不能淫”,像一个节妇守住了贞操一样的守住了自己的严正立场。但当时李师道是个炙手可热的藩镇高官,作者并不想得罪他、让他难堪,因此写了这首非常巧妙的双层面的诗去回拒他。
此诗富有民歌风味,它的一些描写,在心理刻画中显示,写得如此细腻,熨贴,入情入理,短幅中有无限曲折,真所谓“一波三折”。
此诗词浅意深,言在意外,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政治立场。全诗情理真挚,心理描写细致入微,委婉曲折而动人。除了它所表现的是君子坦荡胸怀这一因素外,其在艺术上的高妙也是促使它成为名作的重要原因。据说由于这首诗情词恳切,连李师道本人也深受感动,不再勉强。
昔有二翁,同邑(yì)(里)而居。甲翁之妻子去乡,唯叟(sǒu)一人而已。一日,叟携酒至乙翁第,二人对酌(zhuó),不亦乐乎!乙翁曰:“向吾远游冀﹑雍(yōng),然(但)未尝登泰山,君有意同行乎?”甲翁曰:“是山余亦未登,然老矣,恐力不胜。”乙翁曰:“差矣,汝之言!曩(nǎng)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甲翁曰:“甚善!”翌日,二翁偕往,越钱塘,绝长江,而至泰阴。夜宿,凌晨上山。乙翁欲扶之,甲翁曰:“吾力尚可,无需相扶。”自日出至薄暮,已至半山矣。
昔有二翁,同邑(里)而居。甲翁之妻子去乡,唯叟一人而已。一日,叟携酒至乙翁第,二人对酌,不亦乐乎!乙翁曰:“向吾远游冀﹑雍,然(但)未尝登泰山,君有意同行乎?
本站。
昔:以前从前。里:乡(古代居民行政组织的一种,五家为一邻,五邻为一里。)妻子:妻子和孩子。叟:老头。而已:罢了。携:携带。第:房屋、宅子、家。酌:饮(酒)。向:以前。吾:我。远游:到远处游玩。冀、雍:古代两个州名,在今约山西、陕西、甘肃一带。是:这 然:但是。意:意愿。同行:一同出行。余:我。亦:也。未:没有。然:然而。恐:担心。胜:能承受,承担。差矣,汝之言:是“汝之言差矣”的倒装句。曩:以往过去。年:年龄。且:将近。辈:等,类,表示人或物的多数同属一类。方:才。逾:超过。甚善:太好了。翌日:第二天。偕:一起,一同。越:经过。绝:横渡。相:互相,此指代“我”。自:从。至:到,达。薄暮:傍晚,日将落时。阴:古代山北水南叫“阴”尝:曾经。去:离开。何老之有:即为“有何老”;之,宾语前置的标志。是:这。
二翁登泰山,表现了他们乐观向上,老当益壮,热爱生活,奋进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