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斋开白下,疏树倚青溪。竹露秋逾滴,山云晚渐低。
汉京班氏学,剡曲戴颙栖。念尔风流在,令予恋解携。
猜你喜欢
吹箫人去。但桂影徘徊,荒杯承露。东望鞭(biān)芙缥(piāo)缈(miǎo),寒光如注。去年夜半横江梦,倚危樯(qiáng),参差曾赋。茫茫角动,回舟尽兴,未惊鸥鹭(lù)。
情知道、明年何处。漫待客黄楼,尘波前度。二十四桥,颇有杜书记否。二三字者今如此,看使君、角巾东路。人间俯仰,悲欢何限,团圆如故。
吹箫的人已经走了,但桂花树的影子徘徊着。收成不好的年岁承接着甘露,向东望去缥缈的荷花池,仿佛注入了寒光。去年在半夜梦见横在江上。依靠着高的桅杆,长短不齐的诗赋。茫茫地搅动着,尽兴返回,没有惊动鸥鹭。
谁知道明年在哪里?慢慢地在等待黄鹤楼的友人,一直漂泊在外度过前半生。二十四桥,还记得杜书记吗?二个字,三个字,字字都是这样,看看刺史,东路的布衣。抬头低头的人间,悲伤怎样受到限制,团圆跟原来一样。
本站。
桂影:桂花树的影子。
使君:汉代称“刺使”: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汉代以后用作对州郡长官的尊称。角巾:借指隐士或布衣。俯仰:低头和抬头,比喻很短的时间。
中秋节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节期为农历八月十五,是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节”,也叫“仲秋节”;又因这个节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节”、“八月节”;又有祈求团圆的信仰和相关节俗活动,故亦称“团圆节”
《桂枝香·吹箫人去》是南宋刘辰翁的一首词,在中秋佳节之际,回忆团圆,显示出了词人淡淡的忧伤。
中秋之日,月圆人离,不免伤怀。作者为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宋亡不仕。本文通过写景、抒情的双重手法对这团圆之日进行描绘,通过情景交融的方式道出国破家散的心酸感受。
词的上片写景,描写了中秋月夜。
下片抒情,联想到明年到何处,进行了人与人的对比,写出了人间的悲欢离合,对亲人的思念,更是对亲人团圆的一种渴盼。
祖席陈瓜果,征衣理薜萝。云边看露掌,花里出星河。
仙吏挥金椀,佳人罢锦梭。新知天上少,秀句邺中多。
疏拙时名弃,欢娱铁骑过。秋风吹鬓发,落日渡滹沱。
匕首荆卿赠,刀头桂客歌。明年见牛女,能不忆羊何。
风雅登坛日,衣冠建国秋。东官隆士礼,西苑上才游。
白雪沉巴里,黄云暗女牛。雅亡离黍降,肠断忆西周。
文逋朱谢苦君烦,祗为疏慵独负言。管仲旧劳知鲍叔,朱清自合传宗元。
药炉夜静窥丹母,竹院春暄数鹤孙。还忆江头为别处,淡烟斜日水云村。
遗台临水郁嵯峨,西汉高风耿未磨。岁月忽惊人已远,江山如待客重过。
一书尚想狂奴态,五鼎空张谏议罗。四望寿陵何处是,青山依旧属渔蓑。
来车去马何纷纶,城西三日吹沙尘。道旁鹤立乱青紫,千骑夹毂弓刀陈。
共誇官军势雄盛,腰下黄金大邦印。旧人桃李已成蹊,新尹号令风云驰。
迎新争勤送争远,相劝行行畏天晚。西风折柳翠不禁,落日转旗红半掩。
别筵泪粉犹沾衣,旌旗画戟重光辉。堂前昨夜语离燕,朝来贺厦成欢飞。
江南陌上多芳草,长短亭边贵人老。君不见田间有客徒步归,年比使君白发少。
路入层峦洞府溟,寝园楼殿昼阴阴。鼎湖龙去云犹湿,宫树乌啼日又沉。
天地无穷臣子恨,风霆有令鬼神钦。为郎已窃三朝禄,补报空馀一寸心。